理財智慧:保險公司亦要轉型

理財智慧:保險公司亦要轉型

保險公司面對的競爭愈來愈大,而傳統的壽險產品受到銀行競爭的關係,使到保險公司不得不改變策略,轉向投資相連的保險產品。

推基金相連產品
站在個人理財角度來看,保險的作用,就是用來保障自己。假若遇到一些突如其來的資金需要,可以對自己或家人有些保障。例如意外傷殘或得重病,對於自己日後生活便會有資金需要;如果遇到意外身亡,家人日後生活便可能因失去收入支柱而出現問題。這些事情是不能預計但又可能發生的,亦是保險所能處理的問題。
基本上,人壽保險、意外保險,以及危疾保險,就是傳統保險公司的主要旗艦產品。但是現時這些產品在銀行也有銷售,加上大部份勞動人口也有購買這類產品,所以要在傳統保險再有突破,會有些難度。因此,近年保險公司都大力銷售基金相連的保險產品。
基金投資,能夠滿足個人未來資金需要,例如解決退休之後生活的部份問題。但因香港強積金的供款額比例實在太低,只有5%,就算加上僱主的5%供款,10%的總供款額,也不能保障退休之後的生活。若根據一些研究顯示,每月供款要達20%至30%,退休後的生活才能有保障,那麼除了強積金供款外,退休生活便要依靠個人儲蓄了。
基金投資既能夠解決部份退休後的資金問題,而保險公司亦樂意提供這些服務,去擴大生意額。問題是,保險公司並不是基金公司,所以所提供的基金並不是純粹投資產品,因為法例的問題,這些都是有投資成份的保險。雖然有些按月投資計劃,投資成份佔絕大部份,而保險只佔一個很少部份(例如少於1%),這點是投資者要留意的。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