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年婦應徵投資公司當會計,上工一星期後被游說投資倫敦銀買賣,先後付出26萬元後,投資公司一夜間「人去樓空」,當日游說她「投資」三名同事亦「人間蒸發」不知所終,惟有報警求助。
「辛辛苦苦儲咗咁多年嘅積蓄,一夜之間冇晒,26萬就咁化為烏有!只怪自己太易信人!」自歎倒楣的何小姐向記者哭訴經過時,聲淚俱下。
她說,早前閱報得悉一間在尖沙嘴東科學館道康宏廣場、名為萬利豐(中國)有限公司的機構聘請會計,她前往應徵獲取錄,於上月18日上班,公司有一男經理及兩女職員;經理告知她其職務主要是協助客人投資、計算手續費及利潤等。
她說,經理稱公司有許多內地客戶,但礙於外滙管制不能在港直接投資買賣,故公司職員常以自己名義替他們買賣。上班一星期後經理向職員稱,他有剩餘倫敦銀投資戶口,問誰有興趣「接手」。
「啲戶口本留畀內地客,但暫未有人『認頭』,如有四成利潤就歸番我哋,但要問過啲客肯唔肯,唔係你想要就俾你。」
何小姐稱當時沒表態,但一女同事欲認購,「佢話:『你(何小姐)買我先買,好快回本啫,不如一齊買!』」在女同事不斷游說下,在上月25日,她終以20萬投資倫敦銀,當日已蝕去16萬,經理提議她「補救方法」。
「佢話𠵱家戶口只剩4萬蚊,不如補多6萬,等佢儲夠10萬蚊資金就可以做買賣,第二朝平番個倉,咁我再畀多6萬;佢哋話叫我等消息。但當日最終都唔知係賺定蝕,只係叫我第二日10點返工,點知返到去已經冇人應門!」
何小姐說,她不斷致電返公司及三位「同事」手機,但完全無人接聽,此刻她疑受騙,即到尖沙嘴警署報案求助。
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萬利豐﹙中國﹚有限公司註冊辦事處地址,為旺角西洋菜南街銀座廣場一單位。
記者按址查訪,欲查詢有關「萬利豐」業務運作情況,發現上址單位為一商務中心,單位內由多間公司共同租用,每間公司只佔用一枱一椅,記者向商務中心職員查詢有關萬利豐﹙中國﹚有限公司資料,職員表示「冇聽過」萬利豐公司。
記者再到尖沙嘴東科學館道康宏廣場九樓何小姐見工的萬利豐﹙中國﹚有限公司寫字樓查訪,但發現大門森鎖,沒人應門,門口放置多封信件,顯示多日沒人返過公司。
記者嘗試致電「萬利豐」公司電話,但電話號碼已被切線。其後記者又致電何小姐的三位「同事」,其中兩人的手機號碼無法接通;餘下一人手機駁到留言信箱,記者留言要求回應,但一直沒人回覆。 (○六○二○二三)
香港職工會聯盟油麻地培訓中心主任曾瑞芳提醒求職者:「唔好貪心,問題好多時都係來自大家嘅貪念!」她不諱言,此類個案近年因市民警覺性提高而相應減少,惟同時卻有求職者「以為自己聽得多會好小心,一定唔會中招」而有所鬆懈。
她表示,僱員若於工作上需作投資或重要決定,必須先經一段「冷靜期」,向家人朋友,相關政府部門及勞工團體作諮詢,否則,最終承擔責任的會是自己。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