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質: 歷史定論這是一場侵略戰,納粹和法西斯政權向外南征北討,自由正義的國家向「軸心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宣戰,要擊倒暴虐的法西斯霸權
目的: 法西斯政權對外擴張
綏靖政策: 英法兩國起初為了息事寧人,於30年代都縱容納粹德魔希特拉破壞國際條約,侵吞鄰國
受害人: 全球無一幸免
軍事: 主要是人海戰術,但這場戰爭促使導彈、原子彈和生物武器面世
影響: 促使世人更重視和平,令歐洲可以有民主自由的明天,國際社會成立聯合國,強調以共識解決紛爭
性質: 雖然歷史未有定論,但在全球激起反戰浪潮,尤其是美英聯軍至今在伊找不到大殺傷力武器,支持兩國當初的開戰理據,令這場戰爭開了大國打着正義旗號要開戰就開戰的先例,反戰人士指這是不義的侵略戰爭
目的: 在伊找不到大殺傷力武器,亦有證據顯示美英誇大伊有大殺傷力武器,令國際輿論中,美英開戰理由只剩兩個,喬治布殊為了石油,以及為父報仇鏟除侯賽因
綏靖政策: 美國指法、俄、德容忍侯賽因秘密發展大殺傷力武器,強調有必要先發制人,結果美英兩國破壞國際法,將自己的利益凌駕於一切
受害人: 伊拉克人民、聯合國和國際法
軍事: 高科技戰爭,在先進武器的配合下,迅速發動地面戰爭,直搗敵人政治心臟地帶
影響: 使世界嚴重分化,要美歐和英歐愈合破裂的關係,亦增加恐怖分子襲擊美國的決心和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