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約四十歲的林太過去十五年都風雨不改參加六四燭光悼念集會,今年更特別帶同讀小學的兒子定仔出席,希望他親身感受港人爭取民主的熱枕。「唔嚟就冇咗一把聲音,希望有多幾把聲音,要求平反『六四』之餘,亦希望為爭取香港民主出一分力。」林太指,最近香港相繼發生人大釋法及名嘴封咪事件,令她非常擔心香港的言論自由空間會愈來愈受打壓,因此她已決定今年會繼續與兒子參加7.1大遊行。
「十五年前發生六四事件之後,好多朋友叫我買機票移民,我都唔捨得走,反而最近香港發生咁多事,又人大釋法,又名嘴封咪,令到我𠵱家真係好想離開香港,不過即使我走得,都唔係每個香港人都走得……」回想十五年前的六四事件,葉小姐坦言當時的第一個感覺是「好恐怖」,但現時面對香港前所未見的政治低氣壓,更令她有透不過氣的感覺,激發起她今年參加六四燭光集會的決心。
因行動不便而需要坐輪椅的黃女士,昨日五時許已抵達維園足球場,首次參加六四燭光悼念集會,雖然昨日天氣炎熱,黃女士不時要用紙巾抹汗,但她仍然用堅定的口脗向記者說:「唔辛苦。」黃女士表示,今次參加六四集會,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表達對董建華政府的不滿,「好唔滿意佢(董建華)嘅表現,特別係佢對民主自由嘅壓制,更令我非常之不滿,所以今日點辛苦都要叫個仔推我嚟。」
今年十五歲半的Ice,於六四事件發生時僅得半歲,過去十五年對六四事件並無特別印象,直至半個月前從網上認識曾任教師的馮志宏,她才知悉原來當年「六四」「係有一班大學生為咗人民而犧牲生命」。兩人昨日並結伴參加六四集會。首次出席六四集會的Ice透露,三、四日前她為了悼念「六四」死難者,特別寫了一篇散文,文章內容是希望六四事件不要被遺忘及掩飾。
三十歲的內地新移民蕭太,兩月前才來港定居,昨晚悼念六四事件燭光集會,是她首次親身參與的六四悼念活動。去年7.1大遊行時,持雙程到港的她就曾以足印說出自己的訴求。十五年前發生六四屠城事件時,處身重慶鄉間的蕭太仍是一名小學生,當時的印象是「淨係知道死咗好多人」,她昨晚帶同四歲兒子一同參與集會,一邊娓娓向他道出六四事件的始末。她說「香港難得有民主自由氣氛」,正準備今年7.1再參與遊行。
「我有好多同學都唔知『六四』係乜,有啲重覺得我嚟六四集會好好笑,不過我自己覺得啱就會去做,第二時即使媽媽唔陪我嚟,我自己都應該會嚟。」十三歲的阿琪由出生至今,幾乎每年都會與母親一同出席六四集會,最令她難忘的是一班人士齊心合力為爭取民主自由「發聲」,其母陳太則說,「雖然近年已愈來愈少人參加六四集會,但係我認為應該要繼續支持,直至『六四』平反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