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這種活動的場面,大陸是看不到的。」對於一些內地居民來說,藉着「自由行」來香港,是擺脫政治壓制與禁忌的真正自由之旅;他們昨晚與八萬港人一起擎着燭光,默默悼念為民主犧牲的英靈,當中包括丁子霖兒子同學的母親,她專誠來港,只為參加在內地說不得、做不了的六四燭光集會。 記者:莊曉陽、陳沛敏、盧文烈
支聯會昨早在維園豎立起人民紀念碑和民主女神像,供市民悼念六四事件,吸引不少趁自由行來港的內地人士到場,至晚上舉行燭光集會時,記者亦見不少內地人士在集會人群中,該等內地人士對場內出售「六四」物品的攤檔也顯得很有興趣,特別是有關「六四」的書籍,有內地人士表示,購買書籍後會在留港期間看完後扔掉,以免帶回國內時出事。他們大都小心翼翼,即使健談的,都拒絕記者拍攝。
從北京以自由行來港的劉女士坦言,選擇這個時候來港,就是為參加六四集會,能首次見證昨晚的場面,她感到榮幸和難得。十五年前在「六四」鎮壓中喪生的丁子霖兒子,是她二兒子的同學,她很同情丁子霖,並認為八九年北京的學生只為打倒腐敗,卻無辜犧牲。
「這種活動的場面,大陸是看不到。」本身是退休大學教職員的劉女士認為,香港已「形成紀念六四的習慣」,中央一定想管制,但這不利國家統一,「不順從老百姓的意願,只能聽一黨,控制過嚴,台灣就不願回歸。」
關先生昨晨與十多個朋友專誠由廣州來港參加燭光集會;八九年他在北京,目睹鎮壓後學校裏放滿屍體。他支持香港實行普選,只因「董建華身邊的共產黨擔心民主派贏」,令香港沒有普選;又說內地現在有個說法,是「大陸跑步入資本主義,香港跑步入社會主義」。
上海來港的陳先生擔心被「點相」,不敢參加晚上的集會,但下午仍到維園走一趟。對於十五年來香港每年都舉行六四集會,他說:「很佩服香港人……香港人是中國的良心。『六四』是北京的事,香港都很關心、很重視……香港人當然是愛國。」又謂「愛國先要愛人民,最重要是人民是有話想講可以講,『六四』、7.1要求的都是這些。」
公司派來香港工作的山東人張先生一面流淚,一面訴說當年「六四」時在山東,因同情學生被工廠解僱;看到萬點燭光的場面,他非常感動,並相信「六四」一定可以平反。他說,雖然近期中央收緊對香港的管治,但「從內地來看,香港仍是天堂,因為香港人有事仍可以做,有話可以說。」
中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文認為,過去百多年來,香港一直扮演向國人傳播西方思潮的角色,自由行實施後,不少內地人在本港購買內地禁書,可見,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已是內地人了解法治、民主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