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過了十五個年頭,當年解放軍亂槍掃射學生及市民,坦克在長安街輾向人群的鏡頭還歷歷在目。很多人會問,何時才會平反「六四」?筆者觀察中國問題多年,這是其中一個最難回答的問題,但從近日中共領導人有關「六四」的發言來看,北京最高層對「六四」的定性正發生微妙變化,向中間方向靠攏的迹象非常明顯。
「六四」是千千萬萬中華女兒的痛,無數當年痛失丈夫、愛人、子女的家庭,這十五年來仍不斷受到迫害,每天生活在悲痛和恐懼之中。但惶恐的不僅是受迫害的人,不少手握大權、肆意踐踏別人的人,在這段時間也同樣惶惶不可終日。他們心裏明白,歷史是無情的,就像中共無數的冤假錯案那樣,「六四」終究也是要翻案的,時間拖得愈久,翻案的機會愈高。事實上,中共正悄悄改變對「六四」的定性。
八九年四月二十五日,鄧小平親自將八九學運定性為「反革命動亂」,為日後的血腥鎮壓鋪路。「六四」後中共稱之為「暴亂」,參與鎮壓的解放軍更被封為「平暴英雄」。稍後,當局換了較溫和的說法:「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一場政治風波」,到了上星期,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稱之為「重要的歷史事件」。從官方對「六四」的稱呼,可見當中的微妙變化,其定性變得愈來愈中性。
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正在挪威訪問及發表演說。更微妙的是,中新社昨天報道吳邦國回答提問時,毫不忌諱的使用「六四」兩字:「問:明天是『六四』十五周年,中國何時能對此做出重新評估?何人做出此決策?……答:十五年前,蘇聯解體,東歐巨變,中國也發生一場政治風波。正是因為中國的正確處理,保證了中國的穩定,也捍衞了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
首先,這是官方傳媒近年首次出現「六四」兩字;而且,吳邦國沒有直接回答誰人決定開槍,而是有意無意的提到鄧小平,似乎要把開槍鎮壓的責任往鄧身上推。再加上最近中共自製的「六四」光碟,中共高層正在千方百計的撇清與「六四」之間的關係。
但是,改變定性只是平反「六四」的第一步,平反的路還是很漫長的。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