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前總警司葛柏那三本令人看見就想燒掉的貪污「數簿」、催生廉政公署的《百里渠報告書》、廉署調查員冒險偷拍的疑犯收賄款相片……,數十件見證本港反貪歷史的物件,將在今天走出廉署,在港、九各區巡迴展覽,讓市民回味廉署成立三十年以來,香港如何由昔日的貪污城市,變成今天的廉潔社會。
為慶祝成立三十周年,廉署今起舉行名為「你我同心、共建廉政」的展覽,透過珍貴的展品,讓市民回顧本港的反貪歷史。「三十年前,入醫院先要唱定大堆散紙,如果冇錢畀,病人就冇茶、冇水、冇被;考車牌時,考官話你泊車差一呎,即係暗示要收一百蚊賄款……」廉署社區關係處新界東總廉政主任謝建權憶述,七十年代廉署成立之初,貪污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份。
展覽將展示當年小巴司機交保護費後,獲發作記認的貼紙,也會播出當年以「拒絕啞忍、一於舉報」的電視廣告,「當年嘅舉報中心多數喺橫街,等市民唔怕入嚟報案。」至八十年代,本港經濟起飛,商界貪污陸續浮現,展覽會展出「佳寧案」裏長達二十米的資金流向圖,並播出當時為阻嚇商界貪污而製作,以「早知結果、何必當初」為題的廣告片段。
此外,展覽還會展出九十年代「私煙案」偷運私煙的模型,以及多張其他案件的犯人交易時被偷拍的相片。展覽今起至本月十八日,首先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之後會移師九龍塘又一城、尖沙嘴海洋中心等迴展覽(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