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假設不同預測自異

陸叔理財:假設不同預測自異

上周二政府賣地成績理想,市場曾一度憧憬樓市會持續向好,因而有新盤提價及二手樓業主封盤反價的現象。然而,日前不少學者、證券界及地產界人士相繼看淡未來樓市走勢,認為仍有調整的空間。對樓市前景的預測,看好看淡皆有,莫衷一是。究竟作為投資者或用家,如何面對樓市呈膠着狀態的局面呢?
首先,對於有關看好或看淡樓市的預測,實際上取決於大家用甚麼理據作分析。好像滙豐證券剛發表對樓市前景預測的報告便指出,本地樓宇及土地供應仍然充裕,加上地產商相繼看好樓市,料落成單位會持續增加,到2007年,私人住宅落成量會達27000個單位。若從供應量層面來看,未來樓價面對一定的壓力。
值得留意的是,這個分析背後,假設了需求跟不上供應量的增長步伐,但實際又是否如此呢?從負面看來,目前香港仍處於復甦階段,即使香港經濟增長達6.8%,但打工一族仍未能受惠。工資仍然停滯不前。假設樓價真的如地產商所預期般向上,理論上打工一族對置業仍保持觀望狀態,久而久之,需求步伐趕不上供應量時,樓價下調是必然的了。
反之,從正面角度來看,雖然打工仔薪酬沒有明顯的增長,但若以目前供樓支出佔整個家庭總開支比重,與97年前樓市高峯期來比較,現在打工仔的供樓負擔確實較以前為輕,潛在置業的購買力其實很大。假設明年樓市走勢方向明朗化,相信會釋放大量的購買力,理論上供過於求對樓價的影響實在有限。
由此亦可見,到今時今日市場對樓價走勢仍未有一致的看法,明顯地各方所取的假設都不同,導致預測結果亦有所偏差。

兩大角度看樓市
一直以來,我對樓市的走勢都有兩套觀點,就是「投資」與「自用」。若從投資角度看,本地平均樓價相對沙士時的低潮已反彈了超過五成以上(有的甚至接近1倍),但由於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錄得這麼大的升幅,實在需要一段時間去作整固,所以有市場人士估計樓價會回落一成,實不足為奇。情況就有如投資股票一樣,急升之後,都要適當的調整,才會有力再上。
我們假設香港未來經濟可重拾快速增長的勢頭,在這種市況下,資產價格通常會處於一浪高於一浪的走勢,即使是調整,也不會低於上一浪的浪頂。換言之,假設樓價在「第一季」已見底,是次樓價可能出現的調整幅度,未必會跌穿這個水平。若有意入市者,大可以這個參數作買入指標。
至於「用家」方面,我時常覺得樓價反而是其次,最重要是該物業是否合自己心水,所以對一些短期樓價的波動,實不應太過在意。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