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燭 - 陶傑

心 燭 - 陶傑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光垂千古,在人類歷史上,發明蠟燭的那個人卻寂寂無名。蠟燭是電燈的前世,正如一個冰冷的美女是一片無香的海棠的今生。
是誰有那樣溫柔的創意,從洞穴外的篝火中小小的一捻,用一條棉芯,包以一根冷蠟,就這樣留住了一閃灼灼的心迹?蠟燭,是光的一盞標本,是熱的一種具體化,一代一代傳下來,又成為愛的一支沉默而深邃的不朽的號角。

一部唐詩呈現着蠟燭不同的變奏,箋頁之間映照着一朵不滅的燭光——「洞房昨夜停紅燭,畫眉深淺入時無」,新婚妻子的撒嬌之態,是為喜燭。「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少女在黃昏雀躍玩耍,是為樂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相戀的男女遙光永隔,是為哀燭。「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丈夫向妻子燭下以詩札問候,是為情燭。燭光是一位冷豔的天使,只要劃一根小火柴,掬在掌間,就能把這位天使招來。蠟燭是天國的信號,持燭的人,要赤着足,安詳而淡恬,把心頭用光和熱滌洗一遍,才可以走進另一個法相華嚴的心境洞天。

去過巴黎聖母院的人,有沒有坐在聖壇前的長椅上,耳聽風琴的聖樂,目賞歌德樑柱間的五彩的窗花,在一片莊肅之中,有沒有最終走出教堂,看見過大門前的兩旁爍爍如海的白短燭?有如在日暮時關門之前走出故宮,驀然回首,看見背後的宏宮廣殿,空無一人,只有一兩片寒鴉從枝頭飛上青天——那一瞬間的回眸,令人感動無言,感恩無邊,那一片無名的燭影,一切是如此的不落言詮,溶在模糊的淚光裏,海天遙映,生死契闊,你在燭光中與五千年的一切亡靈建立了對話,你窺看到那一頭終究是甚麼景色。
因此,當這個世界驟然停了電,有一天或許有一隻冥冥巨手熄滅了自由的紅塵,不要恐慌,那只是生死間的一場假寐般的演習。點着一枝白燭,坐在桌前,默默地奉獻一點點思念。漸漸你發現你不寂寞,有許多燭光知情地向你聚攏過來,共同記憶着十五年前那天崩地坼的一夜間的日蝕之災。今復共何夕,共此燈燭光,燭愈燒愈短,夜雖然愈照愈長,今夜,不要放棄你手上的一桿淚燭,不要畏懼四周的夜寒,堅持到最後,你自己會坐化成一枝不眠的紅燭,在聖母頌的大悲曲裏,最後有一口氣把你吹熄,和手上的燭光,兩雙化入夜色的空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