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債市發展客觀條件佳

理財智慧:債市發展客觀條件佳

按揭證券公司的200億元零售債券計劃終於推出,第1步推出的首批債券預計發行額為10至12億元,但假若認購反應熱烈,發行額可能會增加至15億元。
新發行的債券,年期分為2年期、3年期及5年期,而票面息率分別為2.15厘、3.15厘及3.55厘。據聞初步反應尚算不俗──2年期每張申請表平均認購10萬(兩手),而3年及5年的平均認購額更達20至30萬元(4-6手)。
以按揭證券提供的息率來看,當然比銀行定期存款來得吸引,就算是2年期按揭證券只有2.15厘,都比銀行定期息率高出數以十倍計。因為按揭證券公司屬於半官方機構,所以其違約風險(亦即未能還本還息的風險)很低,適合一些不想冒風險的投資者購買。
按揭證券與五隧一橋債券同樣受到市場歡迎,其實代表香港資本市場開始進入另外一個階段。以往香港的投資者多數投資在股票之上,及後當衍生工具愈趨普遍,便把部份資金投資在指數期貨期權之上,近年來更發展了衍生認股證、ELN和ELI等投資工具。歐美成熟資本市場除了股票市場之外,資金另外一個最大投放地點就是債券市場。無論是國債,還是企業債券,在已發展的歐美市場,都是很重要的。

資金要尋出路
雖然香港說要重點發展債券市場,但多年來都只是「雷聲大、雨點小」。近兩年的超低息環境,反而有利香港債券市場發展。據聞近日就有不少團體(例如教會或業主立案法團)把機構的儲備金投放在五隧一橋及按揭證券,作為資金管理用途。因為銀行定期利息實在太低,所以非牟利機構也要為資金尋求出路。這些發展是當初始料不及的。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