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分析:學習分析從匯豐入手

理性分析:學習分析從匯豐入手

港人硬食幾招後,中央及特區政府呼籲大家保持理性。為作正面回應,以後逢星期四我都會在此作「理性分析」。承繼過去一年曾向投資者介紹的公司財務資料解讀,未來將會是一篇又一篇的實例示範,讓大家循序漸進,均衡地參與投資分析。

名嘴封咪是避免禍及妻兒,個人署名寫作就是要文責自負,因此,這是個人意見專欄,與工作單位無關。假如言語間有啥令某些人士覺得不中聽,無論是姓「陳」姓「成」,要致電稱讚內子漂亮賢淑或英文流利,請撥手提電話,而非公司總機。
要示範理性分析,宜先從容易的入手。哪間是容易分析的公司?答案是「滙豐」(005)。
投資者或會嗤之以鼻,滙豐業務遍布全球,年報逾300頁,又根據英國法例準則編寫,何來容易之有?

厚年報並不可怕
如果被滙豐那紮實的年報及其他排山倒海的披露資料嚇倒,未免像本地大多數傳媒一樣──太快就範。
「巧婦難為無米炊。」薄薄一本資料欠奉的年報,絕無分析價值,因此,所有大行的研究部門都會用自己的方法,將年報內全部數字資料拆骨剝皮,再放入自行研製的工具加以分析。投資者見到滙豐資料詳盡,正確態度應該是欣然接受。再者,反正投資者對各地不同的法例準則都是一知半解,管他那一套是跟隨英國、美國、中國,還是泰國,年報內文基本上會解釋數字的來龍去脈,滙豐的年報無需要英國專家才看得懂。
鎖定滙豐為目標後,應如何入手?首先要認識的,是決定銀行業績好劣的罩門──壞帳。壞帳水平高,會令銀行有機會白做、虧損,甚至嚴重拖垮整體業務,所以4大國有銀行上市前,必定要先行清理不良資產及處理呆壞帳──廚房的垃圾處理不當,會令金碧輝煌的豪宅樓盤身價暴跌。

比較壞帳要得法
壞帳如何謂之「多」?要計算一下比例。投資者可能會直覺地把壞帳與應收帳比較,但這未必準確。譬如慣於收現金而應收帳偏低的佐丹奴,偶爾收到幾單過數有問題的信用卡付款帳單,縱使壞帳比例可以是高得驚人,但並不表示公司經營不善。
較合理的做法是與營業額比較。壞帳佔營業額比重偏高,就代表邊做邊蝕,亦有可能是做數,即狂開單以催谷營業額數字,但到頭來全是不能套現的應收帳。
滙豐這類銀行股,呆壞帳的披露是巨細無遺,直接地比較呆壞帳及客戶貸款總數,是最有效的方法。5400多億美元客戶貸款,有近140億呆壞帳準備,約百分之三,應該算理想。
但這140億是累積總數,其中有60億是03年從盈利撥出,佔全年營業利潤的三分一,即是每賺3元落袋,有1元要拿出來為壞帳填氹。以滙豐經營之善,是令人咋舌的數目。

Household撥備大
再細分這60億壞帳,45億屬於Household,15億來自其他業務。Household情況最嚴重,賺64億要撥備45億為壞帳,是七成。究竟是滙豐大刀闊斧狠狠地將垃圾一次過掃除,還是陸續有來?對不起,答案欠奉。這亦是銀行業績難預測的原因。要為壞帳撥備多少,純粹由管理層決定,能夠順利通過核數師那關便成,當中甚少科學法或計算方程式。滙豐那披露詳細的資料亦無法預示未來壞帳水平,更遑論其他二三線銀行。
壞帳之外,還有甚麼銀行股罩門呢?下期再談。
龔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