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無深交 何來敘舊

既無深交 何來敘舊

吳志森

外交部港澳辦前副主任成綬三突然現身,主動澄清他就是打電話問候李鵬飛妻女,邀約敍舊的「神秘人」。成教授接受我在電台的訪問,強調晚上打電話給飛哥,既無任務在身,不是要威脅飛哥,更無意影響他的電台節目,動機單純,只想喝茶敍舊,僅此而已。成教授多番強調深夜電話的非政治性。但談到他與李鵬飛有何私交,熟與不熟時,卻愈說愈亂,很難自圓其說。
成綬三與李鵬飛在特區籌委會共事。我問成教授與飛哥是否熟悉,成教授說:比較熟,「因為他給我的印象比較深,我看到很多香港的資料、報紙和書籍,李鵬飛當時還是一個比較活躍的人物吧!然後在籌委會我和他見過幾次面。」
成教授認為李鵬飛與他熟不熟悉呢?成教授說:「他應該很記得我吧!因為我在香港回歸以前多多少少成了香港媒體經常採訪的對象……所以在報紙上見到的還是很多。」

成綬三自認與李鵬飛比較熟,原來他們一頓飯都沒有吃過。追問之下,成教授承認他與飛哥私交不是很深,「因為籌委會的成員很多,有的交流比較深一點,有的交流淺一點,李鵬飛先生算是一般的了。」
若只從報刊上讀到名人消息,就覺得與他「比較熟」,那只能算是神交,而絕對談不上是深交。成教授與李鵬飛沒有太深的私交,互相認識主要是靠傳媒報道,所謂熟與不熟,根本無從談起。既無深交,何來敍舊?
深夜來電,先談妻女,再說烽煙,然後邀約,在中國傳統禮貌來說,豈止唐突,簡直嚇人。成綬三官至外交部港澳辦副主任,亦曾在中國駐外使館任職,人情世故,外交禮節應「比較熟」。怎樣的言行才符合身份?怎樣的舉止才恰如其份?只屬外交人員起碼常識。成教授對有關規矩的了解,肯定比一般香港人強。
成綬三在港期間,接觸不少人士,提到各人對香港政局的意見,成教授可以向有關當局反映。可見成教授絕不是單純的退休官員,有任務在身,要接觸各界人士,李鵬飛亦是對象之一。中央派人到香港「收料」,尤以去年七一以後更為頻繁,早已是公開秘密。多渠道了解香港實況,不靠單一消息來源,從積極的意義來說,可以增加了解,減少誤會。但問題是「收料人」的角色並不單純,按着政治形勢的需要,身兼「收料」、傳話、游說,甚至警告者諸多角色於一身,對被接觸的對象造成困擾。

我相信成教授夜電李鵬飛提及其妻女,飛哥自己也說未感到威嚇。但深夜致電,或摸底,或勸喻,或施壓,處處顯得「收料人」急於求成,置常識規矩於不顧。飛哥飽受這類人士的困擾,亦知陸續有來,與其自己受到屈辱,家小受到滋擾,不如抽身而退,讓他們的圖謀不能得逞。為了九月選舉,有關當局已無所不用其極。但連串事件引起的逆反效應已相當明顯。機關算盡太聰明,往往會出現相反結果。
……………………………………………………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