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昨在民主派與保皇派針鋒相對下,通過促請政府徹查封咪事件的動議,民主派把封咪事件矛頭直指中央,45條關注組余若薇批評,中央干預香港的行為有如「吸毒」,「上癮」後只會愈來愈深,近日壓制言論自由的目的,是為了阻止民主派在九月立法會選舉奪得過半數議席。
獨立議員陳偉業提出動議,憂慮封咪事件威脅新聞及言論自由,促請政府採取措施捍衞有關自由。前綫議員劉慧卿和民主黨的張文光批評國務委員唐家璇暗指名嘴黃毓民「欠了一屁股債」跑到加拿大的說法,是詆毀和粗俗。民主黨李柱銘表示,數日前他與黃毓民通電話,黃毓民根本不在加拿大。
民建聯成員劉江華則挖苦李鵬飛:「有人硬要將事件描述成白色恐怖,到頭來卻搞出白色笑話」,又批評民主派的言論是「扮悲情、博同情」。陳偉業指摘劉江華是「扮無知、扮天真」,身為民建聯議員,無理由不知道中央壓制言論自由的部署。
民建聯陳鑑林發言時提到,鄭經翰和黃毓民二人因債台高築離開香港的傳聞「甚囂塵上」。鄭經翰聽到陳鑑林的言論,立即打電話給獨立議員陳偉業,透過他澄清自己沒有「債台高築」。陳鑑林拒絕收回言論,指的確聽過有關傳聞。
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回應時表示,警方非常關注及重視封咪事件,絕對無意淡化事件,但調查不能單靠推測和傳言而妄下判斷。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則表示,政府目前不會成立調查委員會,徹查封咪事件。
另一方面,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上月底就封咪事件訪問五百多名市民,五成六受訪者相信節目主持人是受到中方政治壓力而封咪,兩成四不相信。五成九人認為事件反映言論自由受到威脅,三成人則認為言論自由沒有受到威脅。
英文《中國日報》香港版昨則再發表署名文章「李氏恐嚇故事損害互信」批評李鵬飛,認為縱使不能指李鵬飛說謊,但其言論針對中央政府,已對中央做成損害;《日本時報》昨日一篇評論卻指香港的名嘴受壓,顯示中央正玩一場危險遊戲,因為以鐵腕影響立法會選舉可能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