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按揭公司的200億元零售債券計劃,首次推出的2、3及4年期,截至昨晚認購額已超過12億元,由於4年期的孳息率升至約3.6厘,故較其他年期債券受歡迎。該公司經理(庫務部)廖志強表示,3組債券的認購比率,各佔兩成半、三成半及四成,若有關比率在今日截止時維持相若,會盡可能滿足每名申請者,都獲足額債券分配,估計最終發行額,可能由原先預測10億至12億元,增至約15億元。
年期最短的2年債券,平均每張申請表格認購額為10萬元(即兩手面額債券),3及4年期的平均認購額更大,達20萬至30萬元。客源方面,廖氏指出,2年期債券的認購者,以本地銀行的存戶為主;3、4年期則有不少來自大型銀行,及外資行的財富管理特選客戶群,故平均申請額亦較大。
五隧一橋債銷售期間,有大量散戶認購3年期債務,但經一人一手分配後,餘額多未能獲得滿足,因此他說公眾對3年期的債務,累積了一定需求,加上息率曲線拉斜,年期愈後愈孳息率拉高愈顯著,帶動更大需求興趣。
由於存款息率跌至零水平,廖志強指出,近年按揭公司的零售債券,多了一批慈善團體及社團等另類投資者,「今次來自教會、業主立案法團等小型基金經理的入飛興趣也明顯增多」,以往每次認購約有8至10個相關團體申請,估計是次申請者會多達數十個。
是批零售債券將於今日下午2時截止申請,截至昨晚約7時計算,2、3及4年期部份,分別獲得約3億、4.2億及4.8億元的認購(見表)。
廖氏表示按揭公司的按揭資產,平均年期為4、5年,故對於3及4年期的認購額,有足夠的需要,但2年期則只可盡量滿足申請者,若上述3組認購比率不變,會盡可能足額分派(即申請多少分派多少)。這批零售債券的4年期部分由匯豐、中銀香港(2388)及東亞銀行(023)承諾包銷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