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雖然高企,但香港經濟並非依賴工業生產,因此學者們都相信,高油價帶來的直接影響較小,對內地經濟的打擊同樣有限。
經濟學人信息部風險服務首席經濟師RobinBew在港預期,產油國增產後,年底前國際油價有望回落至每桶33至34美元,長遠可下降至30美元以下。
法國巴黎銀行亞太首席經濟師費安道也認同,原油成本佔香港經濟的比例低於2%,佔亞洲的比例也僅約一成半至兩成;中國由於六成為自行開採,故受影響更少。該行維持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5%。
中銀香港(2388)總裁和廣北表示,「能源價格上升對香港影響不大」,因為香港經濟主要行業為金融、旅遊和服務業,不及其他重工業般對能源依賴較多。他又稱,香港與內地關係密切,若內地受到油價高企的衝擊,香港也難免受拖累,但中國對能源和油價的依賴不及其他國家,即使耗油量正在增加,但受影響程度也較低。
恒生銀行(011)首席經濟師關永盛表示,因為香港並非以工業生產為主,所以油價高企對香港經濟的直接影響料僅少於1%;間接的影響,則會是全球經濟表現受拖累,如交通費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等。
另外,關永盛今年代表香港,向太平洋經合會議提交對本港全年經濟預測,其經濟增長預測仍是5.5%,與恒生預測相同。他表示,雖然進行經濟預測時未有計及內地實施宏觀調控,但暫無考慮調整有關預測,因為宏調措施未損害內地出口的增長,對香港經濟暫未造成衝擊,全球經濟表現理想對本港貿易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