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曾見42.45新高 油組聲言傾全力增產<br>油價高位回吐

紐約曾見42.45新高 油組聲言傾全力增產
油價高位回吐

【本報綜合報道】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明確表示,將會傾全力增加石油產量,藉此壓低油價。隨着油組今日料會宣布增產,國際油價昨日從歷史新高回落近2%。不過,油組承認無能力長期左右油價趨勢,而且產油設施使用率已接近極限。

證券界認為,油價走向須視乎沙地阿拉伯供油設施受恐怖襲擊的損害程度而定;若沒大礙,則可能回落至35美元。
紐約原油7月期貨繼周二銳升6.14%後,昨日早段曾再升12美仙(0.28%),攀上每桶42.45美元,為紐約商品交易所於1983年開始買賣期油以來最高價。不過,油價在接近午市時回落至41.60美元,倒跌73美仙(1.72%)。

本港石油股受惠上揚
倫敦布蘭特油7月期貨連升兩日後,昨天低開23美仙,尾市報每桶38.42美元,跌66美仙(1.69%)。在周二,布蘭特期油勁升6.83%,創下39.08美元的13年半收市高位。
另一方面,油價高企刺激本港石油股造好,中海油(883)及中石油(857)分別收報3.45元及3.775元,升1.47%及升2.03%。
油組於貝魯特開會前夕,卡塔爾、科威特及阿聯酋紛紛表態,支持油組每日增產200萬至250萬桶石油,不過這數字已是油組國目前的最高增產量(見表);阿聯酋更宣布即時每日增產40萬桶,國際能源組織(IEA)曾估計該國剩餘產量只有每日30萬桶。

油組主席:產能近極限
沙地阿拉伯石油部長納伊米說,該國支持油組提高每日產油配額250萬桶(11%),油組亦願意在必要時進一步增產,令每日產油量超過2600萬桶,但此舉仍難以即時解決油價高企的問題,而高油價不是油組所能全面控制。
納伊米指出,油組並非高油價的罪魁禍首,油價高企主因是投機者揣測產油國局勢動盪,會導致石油供應短缺,事實上沙地日前雖然遭受恐怖襲擊,但當地煉油設施仍「極穩固」。
油組主席普爾諾莫說,油組產油設施使用率已達88%,接近極限,但油組仍須相當大幅度增產,務求向市場發出強烈訊息,說明油價應該回落。他表示,油組目前每日產油量較配額上限超出230萬桶。
然而,關於暫時撤銷產油配額一事,油組各成員仍存在分歧,其中科威特及卡塔爾表示反對。油市分析員認為,此舉不一定代表實質產量會顯著增加,只是名正言順讓沙地增產,心理影響大於實質影響。

花旗:殺傷力甚於宏調
花旗集團警告,油價持續高企會拖慢亞洲經濟復甦,其殺傷力遠大於中國實施宏觀調控令經濟放緩;除越南外,沒有一個亞洲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可在高油價下高速增長;在最壞的情況下,油價高企會令亞洲個別地區的通脹率提高1個百分點。
大和總研石油分析員DavidStedman預料,假設沙地再發生恐怖襲擊,而石油設施只受輕微破壞,油價會升上每桶50美元;若損毀嚴重,油價可能被推高至80至100美元,並引發全球經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