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火車線從上水走到粉嶺,可探掃管埔村風水林、粉嶺圍古村風水格局,沿途怪樹處處,當中以通心樹與榕包荔最奇特,具四百年歷史的彭氏宗祠亦值一看,全程慢走2小時,讓你輕輕鬆鬆發思古之幽情。
記者:陳慧敏 攝影:楊錦文
模特兒:阿虎、Kate(StarAsia)
鳴謝:友晟之友旅行隊
10分鐘由上水火車站步往掃管埔村,一心想找通心怪樹。入村,即見繞着掃管埔種植的風水林,風水林除可鞏固泥土,最重要作用是替村民擋煞,老樹品種不同,長得不算茂密,但樹冠椏葉濃厚,先把猛烈陽光切成一片片,再把灑在地上的陽光切成一絲絲。
阿虎問:「係咪呢棵呀?」Kate答:「好似係呢棵喎?」二人分頭助小記找樹,林內通心怪樹着實不少,株株怪模怪樣,數形態最獨特的,是樹林邊陲的一棵,有螺旋形通心口子,剛好可楔入一個人,樹幹還有個洞,讓你探頭出來透透氣。
入北區中央公園,參觀名不副實的錦鯉池,池內錦鯉少得可憐,成了烏龜王國,拋麵包,錦鯉勉力與烏龜爭吃,慘敗而回!再過原名粉壁嶺的粉嶺圍,村民居然在圍外建一水塘,正在池邊曬晾衣衫的老村民解釋:「呢個係風水池嚟㗎!條村擺咗個四水歸池局,水為財吖嘛!」門外一副聯曰:「前環鳳水,後擁龍山」,就是這個意思。
圍牆高約2米,原備古炮台對抗當年四出肆虐的山賊,1941年日軍侵華,村民怕事,將古炮埋在地下,至1986年才重見天日。
圍村中央小公園有很多奇形怪狀的古樹,最有趣的一株是合體榕包荔,兩株細葉榕包着一株荔枝樹,倚着電表房茁壯生長,荔枝樹樹幹像在粗糙粗壯的榕樹樹身破肚而出,實在奇異。阿虎三扒兩撥爬上榕樹頂,立刻惹來老村民緊張制止,原來榕樹上半部連接電表房,上面都是電纜,頗危險,下雨時樹身濕透容易過電,就更加不要爬樹。
古老村民喜歡拜祭自然景物,村中還有許多百年榕樹散落不同位置,每株樹都設有神位供村民參拜,正在樹底乘涼的彭伯說:「村入面重有好多安咗神位嘅老樹,入去行個圈拜拜啦,想保乜都得㗎!」
粉嶺圍分正、南、北三圍,村民多姓彭,數彭氏源流,祖先曾助黃帝打敗蚩尤,受封彭城,後以國為姓,已有四千多年歷史,曾聚居龍山,後再遷到粉嶺樓一帶立圍定居。
明朝萬曆初年(1573年),族人建彭氏宗祠,作為集會及慶典進行場地,後因風水問題,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移建北圍,內供奉粉嶺鄉始祖彭桂以下16世代共88位祖先的神位,現已列為法定古迹。而南圍的思德書室,創建年份已經不可考,是只供彭姓人家入讀的小書塾,後得政府津貼就改名為粉嶺學校。
彭氏宗祠旁邊的北圍村,村口有家法式私房菜,老細兼大廚的彭先生旅居法國30年,其下午茶法式香菇撻絕對地道,不過事前記得致電老闆預約及問清楚地址。
預約電話:26727550
去程:上水火車站出發,經上水中心過智昌路入掃管埔,再過掃管埔路入北區公園與粉嶺三圍。
回程:粉嶺南圍出新運路,折返粉嶺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