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項調查發現,家長有全職工作、單親、配偶長期分隔生活等家庭,子女升小一後的表現較差。
有校長指小學一年級生以不懂填家課冊、不知道如何改正功課錯處及不懂得上廁所最普遍,社工建議家長多安排時間陪伴及協助子女,在派位日要避免因派位不理想而破壞孩子對學校的觀感。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幼兒服務去年及本年三月分別向學校和家長發出問卷,各收回約一百四十份,以了解該會轄下六所幼兒中心畢業生的適應情況。結果顯示,兒童解決問題、自我照顧及溝通表現最未符期望,而女孩較男孩的表現略好。
至於非全職工作的家長,其子女在大部份項目有較好表現,而在單親、父母長期分隔生活家庭下成長或家人有弱能、本身有學習困難等學童,表現則較差。
深信學校校長鄧惠怡表示,家長應教曉孩子上廁所,因為小女生很多時脫了內褲卻不懂拿起裙子,上廁所時會弄濕校裙,男孩子則因為不懂拉褲鏈而弄傷器官,「有啲父母諗住方便個仔去廁所,就唔畀佢哋着底褲,拉拉鏈時就好容易整傷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