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患抑鬱焦慮症的前藝人林建明,現時投入心晴行動慈善基金義務工作,擔任基金主席,希望推動、教育社會大眾多了解情緒病患者。 撰文:冼麗婷 攝影:謝榮耀
上天似是放棄了一位曾經在銀幕上美麗、聰明的女孩。
很多人都關心,仍受精神問題困擾的藍潔瑛,有沒有機會可以重過新生活。我只能這麼回答:看上天的安排;也看她自己。電影《有你終生美麗》,那位患病的數學天才能夠痊愈,不正因為他愛他的太太,所以最後能夠打敗病魔嗎!
現實是,我們可以樂於助人,卻改變不了一個人。我對藍潔瑛病情的主觀感受是:除非有一位她心愛的人出現,令她接受那個人分分秒秒的疼錫;或許,她可以因為得到愛而戰勝病魔。
但是,我與幾個朋友,看藍小姐現時反覆不定的情況,作為外人,可以做的,我們真的已經盡全力了。對於她,我痛心、難過。我不是神仙,不是上帝,只能說已付出愛心,問心無愧。
………………………………
其實,我在兩年前也患了抑鬱焦慮症,經常避開人群,感覺自己是廢物,甚至有毀滅自己的念頭。只是我的那種無助感,有時候可以低落得連死的動力也沒有;我想,有抑鬱症的「哥哥」張國榮,就是因為多了一點尋死動力,最終出現不幸。
現在,我信我的生命是撿回來的,我已經完全康復。四十多歲的人,從藝人到推動心晴行動慈善基金計劃,我希望全力以赴,幫助情緒病患者。我自覺是投入了社會服務了。
………………………………
我曾天真的想,要社會不存在對有情緒及精神科問題病人的歧視,要協助每一位病者痊愈重過原來的生活。可是,精神科醫生提醒我,不要凡事抱過高期望,否則會令自己痛苦難受。但我依然希望,社會應用關懷、愛心看待藍潔瑛,一如看待其他病人。
我期待終有一天,藍潔瑛美麗如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