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土木工程署將耗資二十五億元,填平喜靈洲避風塘其中八十公頃面積,以便興建一個可容納逾七千名囚犯的超級監獄,並興建一條渡海橋及繞道作運輸配套。不過,有環保團體擔心監獄建成後該區污染會惡化,建議政府再作詳細環境評估,以減少對生態影響。 記者:馮永堅
該署委託顧問公司為超級監獄選取土地平整及基建工程方案,並於去年底諮詢三十五個環保、地區組織等意見。土木署助理署長莫亦凡昨在記者會上表示,為減少對喜靈洲島上生態環境的影響,因此建議填平喜靈洲避風塘其中八十公頃面積,作為興建監獄之用。
為配合監獄發展,土木署建議興建一條長二點二公里的渡海橋,連接喜靈洲監獄及大嶼山梅窩馬頭路。另外,為減輕梅窩市中心交通壓力,會同時在大嶼山建造一條長三百五十米繞道,連接梅窩馬頭路及嶼南路。
鑑於喜靈洲避風塘內常有船隻停泊,莫亦凡說會興建全新防波堤,以重置受填海影響的船隻停泊處。他表示,整項填海及建橋等工程開支約二十五億元,並於今日開始作第二輪諮詢;若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撥款,工程預計在○七年中動工,二○一三年竣工。
保安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黃思平表示,有必要興建渡海橋以應付監獄日常運作。他說,基於保安理由,該橋不會開放予公眾使用,但會考慮給專營巴士行走。
黃思平說,局方正考慮讓私人公司參與超級監獄的興建及維修,但絕不容許私人公司參與監獄的運作及管理。
負責揀選方案的顧問公司項目經理楊建明稱,選擇方案時是考慮監獄及工程對生態影響、造價、交通及土地使用等原則,並認為建議方案中的填海、興建渡海橋及繞道工程,對該區生態環境影響已是最低。
不過,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擔心監獄落成後,渡海橋及繞道交通會更頻繁,空氣污染問題會日益嚴重。他建議,政府再作詳細環境評估,以免該區生態環境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