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場:掌握實況才可處變不驚

基金講場:掌握實況才可處變不驚

近期股市大幅波動,令部份投資者憂心忡忡,方寸盡失。股市有如深鎖愁眉,舉步維艱。要紓憂解困,最佳辦法莫如參透箇中虛實,避免杯弓蛇影。對於最近的油價上漲、息率趨升、中國經濟過熱,以及不明朗的地緣政治因素,我們不妨逐一剖析,希望危中可以尋機。

油價今年以來上升了逾27%,現時已攀升至90年代的高位附近,背後原因包括供應量縮減、中東局勢緊張,以及環球經濟對石油需求大幅增加。倘若油價持續高企,難免會對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藉選股規避風險
然而,不同行業和公司對油價的敏感度和應變能力各異,不可一概而論。例如航空、金屬、礦產、化工和水泥等行業,由於其成本與油價緊密掛鈎,故其應變空間相對較小,但亦不能排除部份公司可透過各種途徑(包括向用戶轉嫁),有效地控制整體成本升幅,更不能排除其他行業和公司可受惠於油價上升。由於油價除受供求影響外,亦取決於複雜的政治和社會因素,連局內人亦難以完全掌握油價走勢,故現階段仍以審慎選股,作為管理有關風險的最佳方法。
美國加息乃勢在必行,但其對美股以至環球股市卻不一定會帶來衝擊。上周我們曾在本欄指出,牛市罕有在開始加息後12個月內終結,並引用美國過去45年來9次加息周期內,標普500指數於加息後1年平均仍有7.8%升幅作為辯證。倘若把比較期縮短至20年,以便更佳地反映現今聯儲局的息率政策,我們可以發現,於過去20年的加息周期內,標普500指數平均仍有高達12%升幅。這更好地說明了加息並非必然會扼殺股市。

宏調未必是壞事
從本質而言,加息並非壞事,關鍵在於其幅度是否切合經濟實況?能否令經濟持續良性發展?投資者聞加息而色變,乃先入為主的觀念,忽略了縱使同一現象,在不同時空下,亦應給予不同的演繹。這可見諸近期市場對中國經濟的解讀。
投資者一聽到「宏觀調控」措施,立即聯想起「一刀切」的收緊,未有細心分析中國經濟是否全面過熱,亦忽略了中國政府今次的行動是「防患於未然」多於「臨急抱佛腳」。倘細心分析,今趟的緊縮範圍明顯較窄和較具針對性,與90年代的發生背景亦明顯有別──當其時中國通脹率超過20%,而現時則不足5%。此外,各項措施的推行方式均較以往成熟,反而令人對中國經濟的長遠前景看高一線。

利好大市因素在
地緣政治風險最是防不勝防,亦最容易影響投資情緒,但通常只會對股市帶來短暫影響。基本上,它屬於市場風險的一部份,但投資者仍可透過多元化投資於不同股市和不同股票,以及兼持債券等其他項目,藉以降低風險。最重要的是,投資者須細心分析有關事件的實質影響,切勿被市場情緒操控,貿然採取沽售行動。
客觀地看,利好大市前景的因素仍然存在,而最基本的動力來自公司盈利增長。以美股為例,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今年首季的平均盈利升幅接近25%,當中高達73%的公司錄得勝過市場預期的盈利,令今年首季成為美股歷來盈利表現最佳的季度。分析員預測,美股今年的除稅前溢利可以較去年上升19%。環顧世界其他主要市場,公司盈利亦持續增長,即使經濟現況欠佳的歐洲市場,亦不例外。
從歷史所見,公司盈利對股市表現有強大支持作用。以歐股為例,當公司盈利穩步增長時,大市隨後亦會攀升。投資者如能放遠目光,便會對現時波動的市況處之泰然,避免「庸人自擾」。
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富達投資熱線:26292629
網址:www.fidelit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