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探測雷達電波不難

專家:探測雷達電波不難

曾以獨立專家身份替警方測試出問題雷射槍的科技大學物理系副教授譚永炎指出,以「Detector」(探測器)偵察雷達電波及雷射槍發出的光束並不困難,理論上雷達不斷發放電波,只要探測到該些電波訊號便知附近設置雷達,至於雷射槍則要在光束發送後儀器才能偵察得到。
他解釋,雷射槍是以發放肉眼看不見的紅外線雷射光脈沖探測車速,其每秒可發射多束雷射脈沖,當警員以雷射槍對準目標車輛「開槍」,所射出的雷射光會以光速每秒三十萬公里計算車輛速度。其原理是將射出的每束雷射光多次碰撞目標物及在瞬間連續反彈回來,當雷射槍接收到第一束反彈回的脈沖,以(距離=速率×時間)便得知當時距離數據,再加合繼後反彈回的數據,以(速率=距離×時間)便可計出目標物體移動速度。

覆蓋範圍不夠廣
由於雷射槍是以雷射光來探測物體,因此反雷射槍的儀器是可探測到雷射光,如將儀器裝設車內會產生一道探測的防護罩,當雷射光接觸到防護罩時儀器便會發出訊號提示,表示有警員用雷射槍向汽車狙擊探測車速。
至於雷達是不斷發放電波來偵測物體,當無線電波碰撞到物體時,電波會作反彈回雷達,這便可測到物體所在處,而雷達發放的電波倘碰撞到固定不動物體,其反彈回的電波頻率數據是不會改變,相反移動物體如汽車朝雷達發放的電波方向前進,反彈回的電波頻率會隨移動物體速度狀態不斷改變,這便可利用反彈回持續改變的電波頻率數據,計算物體移動速度。
而反探測雷達的原理亦然,其更較探測雷射槍容易,因警方設置雷達捉快車事前要將雷達放置在固定位置,由於雷達不斷發放無線電波,所覆蓋範圍一般不會很廣,因此裝設在汽車內的反雷達探測器只要駛至附近範圍,便可接收到雷達所發送的電波訊號,從而得知附近設有雷達裝置。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