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公仔為小孩子帶來不少歡樂,經營布偶製作及活偶演出的又是否一門快活的生意?全身投入這行18年的陳漢強的體會:流汗不少、賺錢不多,卻贏得無盡的滿足感。
十八年前,陳漢強(Jim)在港台電視節目中飾演一個魔王,這魔王有隻機械手,但這手其實是由膠手套改造而成,容易破爛,自小酷愛砌模型的Jim有見及此,自行以鐵片設計及製造了一隻機械手,這隻新手十分管用。
Jim的創意與製作技巧受到賞識,自此港台不時聘他製造各種演出的道具,在口碑相傳之下,愈來愈多人聘他造道具,其中不少是布偶,Jim便在此時創立了「奇妙之都」,當年全行只有三人從事這項工作。後來Jim更當起活偶師、魔術師和雜耍演出,他戲謔自己是打雜,因為由設計、製造及演出等,常常是一人包辦。
自85年開始,Jim製造過無數活偶,例如新年率領花車巡遊的生肖動物、港台節目五棱鏡中與岑逸飛一同做主持的布公仔「超仔」亦是他的作品,在Twins04年演唱會中出現過的大熊,更是由他製造和扮演的。
Jim的作品,由簡單的、製作費只數百元的布公仔,以至上萬元的複雜道具都有。他自豪地訴說,曾經有人在埃及見過他的布偶,也有美國機構透過香港廣告公司聘他做布公仔。至於這些年來共有多少出品,他說已無從點算,只記得曾在一個月內生產40個活偶。
Jim又常常穿起自己製作的布偶為群眾表演魔術、雜耍等,他的客戶有公營機構,也有私人公司,其中電視台、香港電台及政府資助機構都是他的熟客。
Jim的工場設於觀塘,裏面堆滿他的作品,有完成的、也有製作中的,如在Twins演唱會出現過的大熊便安靜的站於一角;一個如排球般的東西放在地上,原來是製作中的佛公仔頭顱……走入這工場,滿眼發熱的皮毛與密不透風的發泡膠,不難感受創作人所付出的心血與汗水。Jim說,每當穿着布偶服表演過後,他都變成一個「水人」。
Jim不怕流汗,最怕沒定單。他說,自從經濟下滑,生意比以前難做,加上不少新人入行,競爭增加,他就曾經試過半年沒工開。這盤可算是手停口停的生意,不難想像Jim當時面對的困境與彷徨感受。「惟有寫信聯絡舊客,看他們是否需要做公仔。」Jim說:「但試過寄出數百封信,只有一兩封有回音。」
隨着經濟復甦,Jim說近一年生意漸見起色,但依然搵食艱難。他說:「以一個大公仔收8000元計算,物料加製作成本便佔了2000至3000元,餘下的便是兩、三個星期的收入,不能說是賺,只能算收回人工。」
雖然搵食艱難,但也有開心的時候。Jim面露滿足的笑容說,當自己的作品受讚賞或演出受歡迎就是最大的回報,尤其是穿起自己製的布偶在新年花車巡遊中受到歡呼,和知道無數觀眾透過電視欣賞自己的作品時,都帶給他無限的滿足感。
不過,Jim最後還是告誡有意入行人士要三思--「做這行必須以興趣先行,賺錢第二,否則會捱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