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的小孩哪有演技?」這句輕佻的評論一出口,如同「六四鎮壓也有道理」之類,一位演員露了一點點的淺底。
十四歲的小孩如果不可能有演技,那麼世界上就不可能有「童星」這個行業。意大利電影《單車竊賊》,巴西電影《中央車站》,還有伊朗的《小鞋子》,裏頭的小演員都不足十四歲,論演戲,都已經成就了經典。
當然,也有些童星是不會演戲的,像英國的麥里斯德。曾經拍過音樂劇《苦海孤雛》,還有描述小學生戀愛私奔的《兩小無猜》。麥里斯德只有一張天使的俊俏臉孔,每一部戲的表情都一片空白,紅了幾年就此星沉影寂,反而時時跟他拍檔的另一個,叫做積懷德(JackWild),個子長得奇矮,性格稜角分明,一直到最近還在倫敦演舞台劇。
《哈利波特》裏的三個童星,小主角丹尼拉克里夫為首,演技只屬中等,但電影本身並不靠演技來承擔票房,而是魔幻的特技和奇詭的情節。三個童星只要從寄宿學校挑選,有那麼一點點階級氣質就可以收貨。
中國最優秀的童星,應該是默片時代的黎鏗。黎鏗是中國電影之父黎民偉最小的兒子,跟阮玲玉拍檔,由於是默片,更要表達演技的多層情味。黎鏗的一雙眼睛,深深蘊藏着三十年代中國的動盪和苦難,映照着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哀愁,那樣的眼神,後來的童星任憑如何天才也演繹不出來。他自己也是一個悲劇角色,本來已經來了香港,偏偏選擇北上報效「祖國」,後來在廣州跳海珠橋自殺。
還有一個童星,叫安吉斯,是「解放」後大陸電影《小兵張嘎》的主角,演抗戰時期河北的一個小游擊隊員。導演崔嵬的技法高超,有很多讓童星發揮演技的表演,有時頑皮,有時機警,其中尤以老奶奶被日本鬼子抓去殺了的一場戲,小童星流露的焦慮和哀傷最是感人,是國際級的演技。
只是童星的藝術生命太短促,比女明星還傷逝得快。他們在現實中很快長大了。銀幕上的形象一瞬間就死去,但傑出的童星卻比一部永恒的名片更加長壽,就像小小的黎鏗那雙在黑暗的夜空中照鑠萬古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