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10個新成員國加入歐盟。歐盟擴大後,人口從3.8億增加至4.5億,而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總和則達10萬億美元。隨着舊成員國和新成員國間市場的整合和進一步發展,據歐盟執委會的一項研究估計,新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增加1.3至2.1個百分點,現有成員國則累計可增加0.7個百分點。這些利益能否實現,主要取決於成員國之間能否合作無間。有迹象顯示歐盟新加盟國和原有成員國之間的關係,並未如想像中的融洽。
理論上像歐盟這樣的一體化市場,其成員國之間除貨物可以互通有無外,其他生產要素如勞動力亦應能在成員國之間自由流通。事實卻並不如此。為了防止新加盟國的勞動力大量湧入原有成員國,後者對新加盟國的勞動力設置種種關卡,限制他們在原有成員國工作和居住的自由。這樣做不但會使新加盟國感受到被歧視,令歐盟成員國之間產生隔閡,更嚴重的是歐盟總體經濟的靈活性亦會因這些人為限制而被削弱,最終負面影響歐盟的競爭力。
新舊成員國在稅率政策方面亦有嚴重分歧。數據顯示,歐盟舊成員國的平均稅率為31.3%,而新成員國的平均稅率則為21.3%。以德國為首的一些舊成員國,由於恐怕稅率較低的新加盟國搶去在舊成員國投資的資金,令本已相當疲弱的經濟雪上加霜,因此多番要求新加盟國提高稅率。另一方面新加盟國亦急需透過不斷降低稅率,吸引外來投資以加速發展經濟。雙方就稅率問題爭持不下,其對歐盟內部穩定性所可能帶來的衝擊不難想像。
在新舊會員國之間的利益衝突未能妥善解決前,歐盟的經濟前景未能令人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