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底又到美國聯儲局開會議息的時候,當然引來全球財經界的注目,因為美國息口動向足以影響全世界的經濟活動。上次會議,聯儲局決定維持息口不變,引來很多財經專家和著名投資者指摘,他們所持的理由是商品物價已飛升,經濟又有快速復甦迹象,如果聯儲局不作預防性加息,把通脹打壓於未燃,將來一定更難處理。有些人甚至懷疑聯儲局不加息,是為了方便現任總統連任,因為兩星期前布殊總統繼續提名已年屆78歲高齡的格林斯潘續任聯儲局主席,這令有些人懷疑格老不肯加息是否有投桃報李的味道。這類帶有陰謀論色彩的傳聞在大選年是有一定市場的,但作為國際素負盛名的中央銀行,那些陰謀論故事也只能流於茶餘飯後「吹水」之用。
其實,由種種資料看來,聯儲局對近期通脹的威脅有不同看法,它們認為近期原料價大升會是短暫現象,理由是原料價漲出於三大因素。其一是工業大國經濟好轉,特別是美國,就業數據理想意味着人們普遍認為工作有保障,於是增加消費。零售商和製造商因為對前景不樂觀,手頭存貨缺少,突然增加的消費令它們對原料需求大增,這是典型的補倉措施,但待存貨增加到合理水平,原料需求便會放緩,價格自會回落。
其二是中國過去一年,經濟大熱,對原料需求甚殷,在供應出現緊張時,囤積居奇是常事,這樣更會加速價格上揚。但近月中國政府實行宏觀調控,嚴格限制過熱行業投資,甚至連已開始了的項目也急煞車,結果一定造成大量材料積壓,價格會快速回落。
其三是美元在過去兩年大幅貶值,無形中令以美元作價的原料變相加價,這也是原料普遍加價的主要原因。但經過一輪急跌,美元已暫時回穩,相信短期大跌機會微,故原料價也不會因此而再次大升。
聯儲局研究了以上3個因素後,預定原料價格(除了石油外)已見頂向下,所以對通脹威脅已不存在。至於油價,因為伊拉克的混亂局面,很難恢復出產石油,而且處理不好,隨時波及其他海灣產油國,所以高油價會維持下去。但聯儲局卻認為,高油價很像加稅,因為二者都是把消費者口袋的錢拿走,因而減少消費。以私人消費佔GDP的70%算,長期高油價肯定會拖慢經濟增長,根據估計,如每桶油漲價10美元,則GDP會減低0.5個百分點,所以高油價不會造成通脹。
在現階段,聯儲局並不擔心因原料價格上漲而引起通脹,因為它們相信,只要另一個主要經營成本,即是工資不上漲,便萬事大吉,因為工資(包括各種福利和退休金)佔整個經營成本達70%,如果工資大幅上升,通脹一定不能避免。但綜觀今日美國勞工狀況,並不是十分理想,雖然新增職位近兩個月有可觀增長,但遠未恢愎正常增長率,而且因為生產力(Productivity)大量提高和來自入口貨競爭,各類貨品欠缺加價能力,所以相信工資增長仍然緩慢,對通脹暫未構成影響,聯儲局也不會急於加息。
李庚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