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項調查顯示,本地醫生對醫療制度諸多不滿。八成四本地醫生不滿意醫療當局高官的表現;七成一不滿公共醫療政策,逾八成不滿晉升機會。負責此項調查的研究人員認為,當局須解決醫療融資問題才能平息不滿。
理工大學管理及市場學系教授阮博文昨在一個醫療論壇上稱,去年訪問了九百一十九名醫生,六成於公立醫院工作,發現八成四不滿意負責醫療的高官表現;公共醫療政策、醫療系統及不滿公私營醫療機構的合作程度,亦令醫生大為不滿。
至於醫生個人工作方面,如晉升機會、工作時的保護裝備、文書工作量、治療每位病人所容許的時間及薪酬,表示不滿的大有人在,只有治療過程的自主性,滿意程度較高達七成。阮博文說,不滿的以公立醫院醫生為多。
他認為,當局應先解決醫療融資問題,提高醫療開支,才可解決醫生工作量過大、支援不足等引起的不滿情緒;他建議當局應在公立醫院增設更多半私家病房,讓有能力的病人選擇入住設施較佳、收費較高的病房;政府亦可考慮加稅,例如提高標準稅率,以增加政府收入。
他又批評保險公司醫療承保範圍不一,如部份只負責病人入院的部份支出,結果,雖然有二百萬人已購醫療保險,但不少人仍需到公立醫院求醫。他建議當局審核醫療保險公司承保範圍。
出席同一場合的立法會議員麥國風說,醫療機構進行部份有機會接觸血管的手術,或會使用可再用工具,如細胞抽樣針、電生理學道管及於食道抽取樣本的生物鉗。他續說,雖然再用儀器會經過消毒,但部份如典型克雅二氏症的病毒未必可消除,故再用儀器或會引致細菌傳播;他建議當局同類手術時應使用用完即棄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