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陸羽平報道】漁農自然護理署為幫助本地雀鳥繁殖,於各區郊野公園的樹木上合共安裝了一千三百多個人工木製「樹洞」巢箱,成功吸引四種雀鳥到來繁殖,包括兩種貓頭鷹。漁護署還按照其身體大小度身訂做出三款巢箱,令牠們感到「安全舒適」。
漁農自然護理署郊野公園護理主任駱雅儀表示,部份雀鳥需要在樹洞內築巢,由於未能在其生長的樹林中尋找合適的樹洞,令其難以築巢繁殖,所以漁護署自二○○○年起已在郊野公園推行人工巢箱的計劃,為雀鳥提供一個合適的繁殖環境。
據漁護署觀察所得,人工巢箱成功吸引了四類雀鳥,包括本地常見的大山雀、鵲鴝(音:渠),以及兩種分屬貓頭鷹鳥種的領角鴞(音:梟)及斑頭鵂鶹(音:丘劉)。駱雅儀表示安裝巢箱要顧及雀鳥的安全感,因為雀鳥每次返回巢穴前都習慣在附近的樹枝上觀察一陣,確定未有威脅後才會安然返家,所以每個安裝的巢箱附近都必須枝葉茂盛。
駱雅儀續說,鵲鴝具有強烈的領域意識,視雀巢附近的地方為自己的領土,一旦有其他同類或人類進入該範圍,便會提高聲調鳴叫,以通知伴侶向外來者提出警告,甚至會追趕及驅逐,所以每個巢箱都需距離三十米以上。
人工巢箱都是根據雀鳥的體形大小,及生活習慣設計而成。新款的人工巢箱在設計上亦有所改變,包括在巢箱底部鑽洞疏水。駱雅儀坦承人工巢箱目前的使用率為兩成,但已成功為部份未能找到樹洞的雀鳥提供了安居之所。至今使用率最高的為元朗大棠郊野公園,大埔滘郊野公園的巢箱使用率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