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訊盈科(008)證實與中國第二大固網商中國網通,商討出售本地固網業務。消息見報後,市場反應不俗,股價上揚,不少分析認為電盈在面對市場競爭下,固網市場「冇肉食」,可藉出售減債兼派息,更可憑網通關係進軍中國市場,一舉兩得。
電盈更向傳媒放聲氣,說出售固網業務與政府規管手法過嚴有關,看來也希望藉此消息向政府施壓,無論交易成功與否,皆可達到向政府施壓的功效。當然,市場仍然關注兩公司如何合作:究竟電盈收到多少現金?網通是否以未上市的股份換電盈固網業務股權?合作是否還包括其他業務呢?
究竟電盈夥拍網通能否在內地市場上佔甜頭?電盈在內地經營多年,一直未見突破,就算拍檔是早期壟斷時期的中電信,也不見得有甚麼驕人成績。電盈年報顯示,02年中國業務(當然包括台灣)全年資本開支由6200萬元,至03年急升至1.15億元;投資大增,但收益只從02年逾7億元,微增至03年逾9.4億元,比重由佔營業額3.4%增至4.2%,對盈利影響微不足道,左右不了大局。
電盈拍住中電信做不到的,與網通合作也同樣做不到。電盈打不通中國的經脈,關鍵是法規,WTO承諾規限了外商(包括電盈)進入中國市場;就算電盈換來網通股份,也只是小小一個投資者,對業務並無大益處。況且,電盈並無流動通訊業務,網通最需要的夥伴並非固網,反是流動通訊;電盈強項是系統整合和資訊科技服務,但其毛利率遠遠低於老本行電訊服務。
另外,電盈以電訊法規過嚴為藉口,解釋其出售固網業務行為,也是站不住腳的。目前的香港電訊法規早於95年前已定,電盈收購香港電訊時早應了然於心,政策監管也應列為收購風險因素之一;按近期政府官員說法,未來的規管雖然沒有全面廢除,但將作出大幅放寬,換言之未來的規管環境只會對電盈有利,卻不會更差,那電盈的說法又豈能令人認同?
電盈又無流動電訊業務,又無國際電訊業務,若連本地固網業務也售掉,根本甚麼也沒有,也說不上是一家電訊公司。若交易成事,電盈拿回現金再派息,大股東小小超收回投資利潤,說不定會放棄電盈,另覓戰場,就好像過往對待衞星電視一樣。
註:經讀者提醒,筆者上周「電子商貿takesoff?」一文中,takesoff應解作起飛,而非降落,謹此向讀者致歉。不過,筆者對文中主要結論:「對本地的電子商貿營運商來講,香港市場太細,用戶習慣也未成氣候,北望神州的前景更加光明。香港要做到『E-commercetakesoff』,談何容易。」卻無修正。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