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最怕公民社會

政府最怕公民社會

馬國明

受歡迎的電台節目主持人接二連三受壓而封咪,政府循例發表聲明,表示本港言論自由情況不變。同一個政府,同一批官員在政改問題上緊跟着中央的指示辦事,置港人的訴求不顧;在言論自由的問題上,聲稱重視言論自由的官員能否跳出中央政府的五指山?
對中國共產黨這個一向不尊重言論自由的政權來說,言論自由的最大威脅不在於言論本身,而在於言論所能凝聚的力量,像聽眾最多的電台節目,「風波裡的茶杯」的主持便被尊稱為十點半鐘前特首。對於一個慣於控制一切的政權而言,言論自由代表着一種不受控制和隨時有可能挑戰一己權威的力量。
況且,在現代社會將家庭、公民社會和國(State)嚴格區分的安排下,言論自由是壯大公民社會的必要條件。在這種三層架構裏,家庭是處理一些完全私人事務的場所,而State則是處理與公眾利益有關的事務。公民社會則介乎二者之間,公民社會當然要公眾參與,但卻不一定為了處理公眾利益有關的事務,個人利益的問題一樣可以透過公民社會來解決。電台節目除了討論公眾事務之外,亦往往接受個別人士,為自己個別的利益申訴。

因此,公民社會要得到壯大,言論自由是必備的條件。LawrenceE.Cahoone的《CivilSociety》便指出,一個理想的社會,根本不須訂立甚麼崇高的理想,一個能夠讓人自由追求自己利益的社會,已是一個理想的社會。當然,人人追求一己私利的社會,就只能是一個自私自利的社會,如何能跟理想社會扯上關係?關鍵是個人的利益是在公開的情況下爭取,而不是閉上門或背地裏從事不可告人的勾當。
亦即是說,理想的社會必定假設一個壯大的公民社會,因為恰好透過公民社會,人才可以公開地,透過理性的訴求來表達個人的要求。個別電台節目特別受歡迎,原因除了針砭時弊的言論辛辣之外,更往往因為可以讓個別人士透過大氣電波抒發個人利益的訴求。
問題是公民社會漸漸壯大時,政府的威信會受影響,更何況我們現時的政府,已是威信無存,打壓言論自由恐怕是挺董的一種手法,政府發表的聲明也就只是假惺惺而已。
……………………………………………………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系兼職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