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樓上書店多的是,要突圍必須搞搞新意思。有人想到把書、音樂、咖啡結合一起,再以文化藝術作賣點,開創一盤另類書店生意。
走上銅鑼灣恩平道一所樓上書店──阿麥書房,你可以看看書、聽聽音樂,甚至悠閒地坐下來喝咖啡;若是碰上當日有特備節目,更可免費看一齣電影,或欣賞一場小型音樂會。
若你熱愛文化藝術,這店更合你脾胃,因為書架上不少是關於戲劇、電影、表演藝術,甚或藝術行政、文化管理的書籍。
阿麥書房的老闆莊國棟(James),曾任劇場雜誌《我思劇場》的編輯,也曾研讀藝術行政文化管理等課程,他開這間書店是想應用自己的學問與經驗,開創個人事業;主要經營策略,是吸納需求文化藝術書籍的一群,因為他知道,這類書在外面不容易找到。
James又將能夠與賣書生意相輔相成的東西放在一起,他想愛看書的人,通常也愛聽音樂、喝咖啡,故在店內售賣即磨咖啡和芝士蛋糕;又兼營唱片,最近他便取得台灣新生代唱作歌手陳綺貞的唱片售賣權。
至於播放精選影片的電影會、邀請獨立歌手來開音樂會,或簡單戲劇表演如行為藝術等,都是免費入場,既能吸引街外客光顧,也希望藉此突出這裏的文化氣息,令人們想起這些東西,即想到他的書店。
James不諱言,書店開業兩個月仍處於吸收經驗和改進期,首先要解決的是資金有限問題。由於書價昂貴,他20萬元的開業資金中,只能撥出6、7萬元買書,因大部份從台灣入口,來價不低,故不能一次過入足貨,顧客不難發現,有些書架還有待填滿。
此外,書室原本闢了一角作兒童繪畫教室,以拆帳方式跟繪畫教師合作;然而,借用率一直不高。
「一般家長覺得書店不是學畫畫的地方」,莊補充說:「我們也有疏忽,供小朋友玩耍的場地,必須有相應設備,譬如枱角要用軟綿的東西包好……」他現正考慮將之改為中學生或成年人畫班;最近,又察覺到茶座的桌椅不足,擺放位置亦欠完善……
這所初生書店令主人勞心勞力,難怪James慨歎「成日做到好攰」,除了日間在店內忙,晚上收舖返家後,又要繼續寄出電郵,聯繫顧客……
開業至今,James說生意尚算不俗,平均每日賣出20本書、每星期賣出20張唱片,加上賣咖啡的收入,總算收支平衡。這尚算好開始,期望它的生意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