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外貿繼續受惠於內地強勁出口表現,4月份總出口貨值上升19.3%,略高於市場預期的18.2%,也是連續24個月錄得增長。有經濟師預期,未來數月可保持雙位數字的增幅,亦有經濟師擔憂,宏觀調控將拖低本港下半年的外貿表現。
統計處昨日的公布顯示,4月份本港整體出口貨值達1600億元,增長19.3%;其中轉口貨值1510億元,升20.1%;港產品出口貨值90億元,升6.6%;至於商品進口貨值1760億元,勁升24.6%。期內錄得有形貿易逆差160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9.1%。
政府發言人指出,期內商品出口表現持續強勁,主要由區內貿易帶動,輸往所有東南亞市場的出口均錄得雙位數字升幅;輸往歐盟的升幅亦連續第3個月達雙位數;出口美國市場亦保持穩健增長;隨着本地經濟持續復甦,4月份留用貨物進口保持強勁上升趨勢。
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表示,由於去年4月受「沙士」影響,比較基數低,加上內地出口保持高增長,因而上月本港外貿繼續有良好表現。他說,雖然內地已實施宏觀調控,料對鋼材和原料入口影響較大,但香港以轉口內地輕工業及電子業產品為主,受影響有限,故相信未來數月本港外貿仍可錄得雙位數增幅。至於進口貨值亦強勁上升,他相信與內地旅客來港消費有關。
萬國寶通銀行北亞區高級經濟師羅念祖則擔憂,宏觀調控將令本港下半年外貿升幅收窄至單位數字;上月進口強勁只反映本地需求殷切。
正在重慶訪問的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稱,過去半年經濟增長非常滿意,主要因為出口及轉口增長好,空運業有雙位數增長,港府亦正與珠三角的數個機場商討合作,希望能促進發展及提升吞吐量。他認為,內地宏觀調控對本港,以至全球都有積極作用。
經濟學人昨日發表的報告指出,純以經濟衡量,相信本港隨着樓市轉勢、資產價格回升、消費和投資氣氛改善,及出口保持強勁等利好因素,預計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達6.5%及4.7%,今年平均消費物價指數下跌0.5%。報告又估計05及06年度的財赤約400億元及3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