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 子 - 李純恩

筷 子 - 李純恩

筷子雖然只是兩根小棍,但也可以成為非常精緻的用具,竹筷、木筷、骨筷、銀筷、象牙筷,有些簡易粗糙,有些精細如藝術品,琳瑯滿目,可以佈置成一座博物館。
但是,如果追根尋源,第一雙筷子,大概就是兩根樹枝,在此之前,人是用手抓東西吃的,抓飯抓肉,油花肉汁,滴滴嗒嗒,一塌胡塗。
人從用手抓東西吃,到開始用手指夾着兩根小棍進餐,是智慧上的一大進步,同時也有了禮儀這個概念。在吃飯的時候,一雙筷子使得是否合乎規矩,也成了一個人有沒有家教的標準。
筷子的拿法有一定的講究,夾菜的手勢要穩要正,不能手背外反「反手」插出去,不可在別人夾菜的同時將自己的筷子伸進去「格鬥」,這兩根小棍,也就關係到家門教養。嚴格的中國父親如果在自家餐桌上見孩子筷子用得不得法不規矩,他手上那雙筷子,馬上便成一對法棒,啪地就打了下來。打了幾次,也就打出了一輩子的記性。

使筷子也顯出一個人的品性和氣度,同樣用筷子吃飯,有些人是「吃」,有些人是「扒」,雖然都達到目的,但後者終於有一副餓相,任你身家億萬,在文化層次上,依然窮得叮噹響。所以,即使你擔心你的孩子米氣不夠,也不要在飯桌邊嘮叨:「扒多兩啖飯啦!」那只會餵出一個猴急粗鄙的小畜牲。明白了這一點,有天你見到一個可以用一雙沉甸甸的銀筷子,氣定神閒夾起一個溜滑的鴿子蛋的人,便會油然生出一股敬意。
小時候有一種講法,說看一桌孩子吃飯,拿筷子的手離筷子頭近的那個,長大後會留下家裏,拿筷子的手離筷子尾近的那個,長大了會去遠方。第一次聽到這種講法,是跟幾個小學同學一起吃飯,大家發現我的手,最靠近筷子尾部,就說我以後不會留在上海。幾十年後,有時在飯桌上想起這件事,我便會偷眼看女兒拿筷子的手,她拿筷子,握住的地方也接近尾部,於是我心裏就有點忐忑、有點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