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總統靠不住 - 李怡

李怡專欄:總統靠不住 - 李怡

康城影展中獲最佳電影大獎的《華氏九一一》,因為反布殊的政治色彩明顯,製作這部影片的MiramaxFilm的母公司迪士尼,原先決定不在大選年發行,但最後MiramaxFilm同迪士尼達成協議,另找公司發行,並趕在七月四日美國國慶日公映。
《華氏九一一》在美國所受到的待遇,說明美國人的觀念是,反對總統不是反美,相反地在國慶日公映正說明這是一部愛國影片。因為「向國民說實話,國家就會得救」,而最根本的,是美國政治體制的設置,是基於這樣的理念:人是靠不住的,總統是靠不住的。
有兩位一九五二年在上海出生的中國人,九一年到美國,從九五年開始,他們給留在中國的朋友寫信,主要是對美國的法律、政治制度以及一些歷史進程的介紹和感想。九七年至九九年,他們共用一個筆名「林達」,將這些書信彙集出了三本書,總題是「近距離看美國」,由北京三聯出版。今年,台灣將三本書的第二本《總統是靠不住的》出了繁體字本。
作者寫這本書時,是克林頓當總統的時代,作者在書中提出一個我們儘管知道卻會忽略的問題,就是有關「克林頓政府」這個詞。這個詞在中文媒體中常常會用,正如現在我們在中文媒體中也常見到「布殊政府」一樣。在漢語世界裏,「克林頓政府」等同於「美國政府」,或至少是「以克林頓為首的美國政府」。我們從來沒有對這個用詞的準確性有甚麼質疑。

然而,當我們說「美國政府」的時候,「政府」這個詞的英文原文是Government,而在說「克林頓政府」這個詞的時候,「政府」這個詞的英文原文卻是Administration。這是兩個意思完全不同的英文單詞。為甚麼一繙譯成中文,就變成一模一樣的「政府」了呢?
美國的傳媒從不會在克林頓的名字後面,加上Government,它們一定毫不含糊地用Administration,但我們習慣聽到Administration時,卻只會聯想到它所指的就是「政府」。
英漢詞典中,Government的主要含義是「政府」、「政體」,而Administration的主要含意是「管理」、「行政機構」,但詞典也特地作了說明,表示當這個詞作為專有名詞時,它就是指「總統制國家的政府」。

然而,美國的Government,指的是整個國家機器,而Administration則是指「行政機構」。換句話說,美國總統並不是等同於中國政治文化中的皇帝、國家主席、總書記,他肯定不是美國國家機器的首腦,而只是國家機器的「立法、司法、行政」這三個分支中,「行政」這一分支的主管,像是「大行政辦公室」的主任,一個大管家。他常要代表美國與外國打交道,但這個國家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當他代表國家對外表示了甚麼意見而讓民意、代表的國會議員不高興時,國會議員就會通過一個甚麼決議,表達他們對總統某個言行的憤怒,或表達南轅北轍的意見。而一旦出現爭執不休的立法問題時,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就會出來解釋法律,宣布某項立法、某種行為是否違憲。
《總統是靠不住的》一書的作者,從中文傳媒不分Government還是Administration,一律繙譯為「政府」談起,談到中國的政治文化是集中領導的文化,而美國則是三權分立的政治文化。美國三權分立制度的設置,是基於「總統是靠不住的」,一個權力、或力量,必須由其他力量來平衡和制約。除了三權之外,還有第四權,即輿論,因此批評總統的《華氏九一一》,正是維護了美國這種制衡政治文化的核心價值。
中國則實行一元化領導。因此立法機關也有解釋法律的權力,而「政府」與「國家機器」不分,都由黨領導。香港特首,也是中央授權之下的特區首腦兼行政機構首腦。因此,立法會對特首的制衡,就不符合行政主導的原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