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內幕人士」入市的啟示

投資學堂:「內幕人士」入市的啟示

上周跟好友S君到蘭桂坊HappyHour,閒談間講到近期港股由10900水平,突然呈現「絕地反擊」,在短短數日間恒指勁升達700-800點,而好友S君跟着便神神秘秘、細細聲地在筆者耳邊說道:「乜你唔知,嗰日SM入市大手掃期指咩?」
正如早前本欄指出,近期市場常有一些利好或利淡的謠言,彷彿是大戶用以左右期指。由於筆者聽得太多類似的「江湖傳聞」,便沒有將S君的消息放在心內,湊巧地,日前在《經濟日報》讀到一些「內線人士」積極入市的報道,令筆者突然記起SM入市之傳言。
至於「內線人士」入市,又是否表示股市已到底的訊號?
Insider可譯作「內線人士」或「內幕人士」,而Insider通常是指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主要股東、董事及其他高層行政人員等,他們一般上皆對公司未來的盈利情況較其他投資者清楚,及有更深入了解,故此,理論上當這些Insider以「真金白銀」從市場購入其公司的股份,一般皆視為利好訊號。
由於Insider對其公司的狀況往往較一般投資者清楚,假若其公司盈利前景不佳,這些Insider也不會這麼蠢,願以自己的錢來購入公司股份,這無異將錢拋入大海,故Insider購入其公司股份,「理論上」乃利好訊號。
筆者括着「理論上」,主因是Insider購入其公司的股份,有些時候是基於其他特別原因,並非純從其公司的前景作為首要考慮因素。例如有些公司的創辦人及大股東,他們可能會基於對其公司的愛護及情意結,於是久不久便從市場購入其公司股份。

捕捉低位準確度一般
此外,有些公司高薪董事為了對「大老闆」表示忠心,亦會久不久從市場購入公司股份,以取悅老闆。故此某些「內幕人士」入市,某程度並不會構成對股份的利好訊號,此點讀者宜注意。
「內幕人士」入市較有效的訊號,筆者認為是當多間不同藍籌公司之「內幕人士」也開始紛紛從市場購入其各自公司的股份,尤其是一些平日較罕有購入其公司股的「內幕人士」,亦開始吸納時,則這些訊號較為準確及有效。
有一點極之重要,根據美國方面的有關研究顯示,「內幕人士」大都是過早入市的,而他們在捕捉其股價之低位,準確程度普遍一般。換句話說,當這些「內幕人士」紛紛入市後,其股價仍有進一步下跌機會,故投資者不用即時跟隨。
根據研究的解釋是,這些「內幕人士」雖然對公司的運作極之了解,但大多對股市的狀況不大清楚,因此他們通常會過早入市。但筆者卻不是這麼想,假若這些「內幕人士」皆能準確地捕捉股價的低位,能夠以接近最低位購入,甚至「一買即升」,試問他們又如何向「有關方面」解釋?屆時真是麻煩了。
故「過早入市」可能是「內幕人士」聰明之處。
至於SM是誰?當然唔講得,否則便要封筆啦!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