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森電影《奪面雙雄》中,尊特拉華達和尼古拉斯基治在手術後互相對掉了整副臉孔;外界關注美國醫學界準備今年內進行的全球首宗換臉手術,會否導致「活人留着死人臉」。英國《新科學家》雜誌指出,由於人的容貌受臉皮也受骨骼影響,病人換臉後不會像足已死的捐贈者,但也不會回復舊貌,有的是一張新臉孔。
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的醫生,正準備今年進行全球首次「全面換臉」手術,把已死捐贈者的整張臉,包括軟骨、神經和肌肉,一併移植到嚴重毀容的病人臉上。
預料手術需時二十四小時,他們現已向大學的道德委員會提交長三十頁的申請報告。
換臉手術除涉及醫學技術問題,對病人構成的心理影響以至道德考慮也一直備受爭議。約半年前,英格蘭的皇家外科醫生學會曾表明反對這種手術,警告手術的危險比得益大得多。
學會的報告指出,現時醫學界對於換臉手術的危險,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影響仍所知無幾,不知病人在手術後樣貌究竟會變成怎樣。如果病人的容貌變成與捐贈者相似,這對他自己以及捐贈者遺屬,均會難以預料的影響。
但路易斯維爾大學研究員巴克指出:「瞻前顧後不會帶來進步。如果(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海家)哥倫布也是個瞻前顧後的人,我現在很可能操着英國口音。」
《新科學家》報道,由巴克領導的研究小組此前已拿醫學研究專用的捐贈者屍體做過實驗,為多具屍體進行換臉手術。結果發現接受換臉者的容貌,絕少會變成像捐贈者那樣,但同時跟自己的本來樣貌相差甚遠,結果是「往往會不認得那人(接受換臉者)」。
為了研究換臉效果,《新科學家》最近和英國電視製作公司Mentorn以及動畫製作公司DarksideAnimation合作,用電腦動畫模擬換臉手術。他們首先把一名女子的臉孔掃描進電腦,塑造出立體頭骨模型,然後虛擬另一張容貌與這名女子明顯不同的臉孔,把虛擬臉孔移植到這名女子的頭骨模型上。
結果顯示,這名女子「換臉」後的樣貌,部份特徵和虛擬臉孔相似,例如嘴唇形狀,但總的來說,她仍保留着自己的臉孔特徵,只是已不復舊貌。
英國廣播公司/《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