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旨在鼓勵推動文明、以「東方諾貝爾獎」為目標的「邵逸夫獎」,昨公布首屆得獎者名單,天文、數學科學、生命科學與醫學三個組別共有六人獲獎,其中兩名得獎華人包括「微分幾何之父」天津南開大學教授陳省身,及在香港長大、現於加州大學三藩市任教脫氧核糖核酸研究權威的簡悅威。不過,得獎者並無在本港大學做研究的學者。
邵逸夫獎得主可獲一百萬美元(七百八十萬港元獎金),得獎者九月領獎後需要到中國任何一間大學舉行講座,向學生分析研究心得。今屆數學科學獎由天津南開大學教授陳省身奪得,大會讚揚其學說與過去六十年數學主要範疇有密切關係。
今屆的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發兩個獎項。第一個獎由「現代癌病流行病學之父」英國牛津大學醫學院臨床實驗服務部和流行研究部榮譽會員理查.多爾爵士(SirRichardDoll)奪得。
第二個獎由兩組人瓜分,獎金的首五十萬美元(三百九十萬港元)由加州大學三藩市校羅氏達蒙教授簡悅威奪得。簡悅威是本港前行政、立法兩局議員簡悅強的弟弟,一九三六年在本港出生,五八年在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七二年前往加州大學三藩市校工作。他發現脫氧核糖核酸的多態性,分子遺傳學因而誕生。
第二個獎的另一半獎金由史丹福大學基因及醫學教授史丹利.利恩(StanleyN.Cohen)和加州大學三藩市校生物科學及生物物理學榮譽教授赫伯特.布瓦耶(HerbertW.Boyer)兩人一起分享,兩人的脫氧核糖核酸和基因無性繁殖技術,對發展細胞系統製造新藥物有重大貢獻。
天文學獎的得主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愛因斯坦榮譽科學教授詹姆斯.皮布爾斯(P.JamesE.Peebles),現今宇宙學的理論與觀測基礎,差不多全部由他建立。
邵逸夫獎評審會主席、一九五七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昨表示,今屆邵逸夫獎共收到幾百份有效提名,香港的學者不到總數十分之一,華人學者佔總數約兩成。他希望得獎者能得到公眾認同,假以時日,能成為「東方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