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民封咪,余若薇聞說他有舖子在九龍城專賣牛肉麵,於是趁假期拉隊,找到福佬村道5號這爿「毓民私房牛肉麵」光顧光顧。未吃麵先來小食,因隊裏有吃素的女孩子,所以多叫素菜,甚麼糖醋辣椒、青瓜、通菜、豆腐,甚麼都覺得好吃,最後主角牛肉麵出場時,已經差不多吃飽了。
牛肉麵真的不錯,碗大、湯寬、麵瘦,牛肉是金錢𦟌,大塊的蘿蔔甘笋,十分健康。我忽然想起,時局無可為,不妨退歸牛肉麵──陶潛可以歸田園,咱們無田園可歸,仍可隱於市,紛紛開其食肆:「A45條關注麵」、「前綫米粉」、「民主自助餐」、「民協酸辣火鍋」之類,全部價廉物美大眾化,為人民服務。
文化就是這樣吃起來的了。香港的政治太少文化成份。歐洲的政治就有文化得多;歐洲的共產黨發展是一種文化思想理念的發展,雖然後來不幸變成了操控權力的工具,但始終有思想理念的底子。我在布拉格旅行,看見那些三步一間、五步一座的咖啡店,就慨嘆難怪人家有文化,因為有地方有悠閒供人花費無幾聚在一處,激烈而深入爭辯一些似是很虛無而又感到是很重要的念頭。餐室的主角是大餐,交換客套多於交換意見;廣東茶樓吵得令人只能悶聲大吃,所以香港的政治沒法有文化。
時不我與,退歸小食店,我不懂得做牛肉麵,但可以學做西班牙小食,以食會友,每星期兩晚辦網絡電台,歡迎留言、發表意見、談戀愛、介紹及辯論新思潮新人物。說不定會有一天創出了新文化,終於推動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