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小學面臨縮班衝擊,教師不再手捧鐵飯碗,但同行的補習學校卻不斷招兵買馬,發展空間尤勝主流教育,令到近年因行業萎縮轉任補習教師的人有增無減,部份更因晉身補習名師甚至天皇,名氣及財富均滾滾而來,月入二三十萬也不難。不過,天皇之路並沒有方程式,有人相信內涵、有人注重溝通,可謂條條大路通羅馬。
遵理學校創辦人之一梁賀琪(June),大學未畢業已在補習社任兼職補習教師,經歷逾15年教學生涯,現時是該校最受學生歡迎的英文科補習老師。
教學經驗主要來自補習學校,只在畢業首年任教官立中學的June認為:「在正規學校教書,要花較多時間兼顧課堂秩序和做文件工作,很難教得投入;補習就簡單得多,學生都是有誠意來讀書,上課時較有心機,所以秩序很容易處理,教師可以專心教學。」
遵理在新界西北、沙田及港九均有分校,補習教師須遊走不同地點上課,June得以接觸不同地區的學生,教法亦須因地制宜。「新界西北區學生一般缺乏自信,即使區內Band1學生水平不遜港九頂級名校,但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亦因此比較謙虛受教。」至於市區學生則英語表現較佳,如對慣用語運用、作文等較有信心,但就不夠謙虛,愛挑戰補習教師,「所以(補習教師)有時也要showoff(表現自己),使他們信服。」
June自言做老師成功感大,因為「學生都很可愛」,亦帶來「很多感動位」。單看學生帶着一堆疑團來,「聽了解釋後茅塞頓開的表情、無限感激的樣子便很夠(滿足)。」
曾有一名學生自中四開始補習,初時很頑皮,對她不太信服,到中七臨走前卻跑來向June感謝,稱中五時英文會考取得A級。「我當時很驚喜,初時還以為他來(補習)一兩個月便會自動失蹤。」
不過有喜也有悲,做補習老師可能要面對另一種壓力。前年互聯網流傳June常以性感服裝上課,吸引學生等言論,令她一度沮喪得想放棄教書。「初入行時還以為教書環境很務實,之後逐漸體會到同行間針鋒相對的不少。在正規學校做老師時,老師之間也會互相攻擊,在商業社會尤甚。」
她坦言:「『名師』的稱呼只是廣告用語,藉包裝建立補習教師的鮮明形象。」例如這位教師嚴肅但貼士準確,那位論文寫作或英語拼音最佳,June則以活潑、投入見稱……種種「標籤」只是讓學生更易於挑選。不過,她認為「形象愈鮮明的『名師』,愈容易成為攻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