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了解金錢的效用

理財智慧:了解金錢的效用

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之中,充滿着兩位爸爸的不同觀點。例如窮爸爸會認為,「喜愛金錢是萬惡之根源」(Theloveofmoneyistherootofallevil),但是富爸爸卻認為,「缺乏金錢才是萬惡之根源」(Thelackofmoneyistherootofallevil)。

滿足感來自購買力
窮爸爸的觀念,有點與傳統社會所說的「金錢是萬惡」的觀點相若。既然是萬惡,便不應擁有或擁有太多,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把金錢用掉,拿去消費或者做善事,那麼財富便不會累積;沒有金錢在身,便不會積聚那麼多惡。如果抱有這種觀點,對於金錢沒有好感,便不會主動累積金錢,財富便不能累積,結果是「金錢不會為我而工作」。
根據經濟學的看法,金錢本身是沒有效用(Utility),除非金錢的主人是喜歡儲錢,單從儲錢這個行為已經獲得喜悅,否則單是累積金錢,並沒有太多效用。但這類純為儲錢已經快樂的人不會太多,正常的人儲蓄之所以快樂,是因為金錢背後所代表的購買力。獲得效用的方式,是拿金錢去消費,購買貨品或服務。所以持有金錢的樂趣,是金錢所代表的購買力,即消費完之後所享受得到的效用,而不是金錢本身。
現實生活中,要消費獲取效用,便要有金錢支持。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消費,亦要有足夠的現金去支持,所以富爸爸才有「缺乏金錢才是萬惡之根源」之說。因為有些人因為缺錢而誤入歧途,作出犯罪行為,產生了罪惡。
此外,要財富得以累積,發生「金錢為我而工作」的效應,亦要有足夠資本才行,所以富爸爸才有「缺乏金錢才是萬惡之根源」的一番說話。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