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2E客運大樓周日塌頂,搜救工作進入尾聲,調查工作卻剛開始。調查的重點是,究竟是大樓的尖端現代建築設計有問題,還是施工用料出了亂子。如果是前者,後果可以很嚴重,因為中國北京國家大劇院、廣州體育館和上海浦東機場,同樣出自2E大樓建築設計師安德魯的手筆,同樣採用同類穹頂無柱設計。客運大樓塌頂後,北京國家大劇院即表示很可能對大劇院整個設計方案重新進行評估。
肇事的客運大樓去年六月才啟用,不足一年就塌頂,匪夷所思。法國檢察官已展開兩方面調查,一查天幕頂塌下的技術原因,二查是否有人要為死傷者負上刑事疏忽責任,不排除控以誤殺罪。
大樓安全出現問題,早有先兆。法國電視一台引述不願公開姓名工地人員說,大樓支撐樑有脆弱的迹象,大樓開幕後亦發現有裂痕和漏水問題。工程委員會和安全人員去年檢查大樓時發現有燈掉落地,曾不肯發出安全證書。
意外發生後,輿論針對大樓有趕工和節省成本壓力,把矛頭指向施工問題。法國電視一台網站上,有網友留言說「這就是忙於建成、使用的後果」。法國左翼報章周一指巴黎機場管理局明年私有化,令機管局一直承受削減成本壓力,而工程聘用承建商多達四百多家,難以追究責任。
但2E客運大樓的尖端現代設計亦可能存在致命傷。美國《紐約時報》指出,大樓設計突破常規,如果證實是結構問題,難免引起建築師是否「要靚不要命」的爭論,即為求美觀而只顧用新物料和新建築理論,卻忽視安全。
法國著名建築師安德魯,按照巴黎機管局要求,2E大樓內六百四十米長、三十三點五米寬的空間一根柱也沒有,令乘客流動不受任何障礙,是將興建隧道的技術用於大樓設計。大樓的主要結構混凝土外殼,是一個個巨型混凝土環組成,以環中三種互扣設計並排定位。環外加上鋼圈及以碳纖維強化物黏合,就像地下隧道的壓力一樣,使混凝土外殼結構得以鞏固。
大樓設計最突破性的一點,就是它的橢圓形橫切面超出了垂直面,卻只用鋼圈鞏固。如此新穎的設計,當局也承認露天興建巨型混凝土外殼時,遇上不少問題。
塌頂事發時,安德魯正身處中國,監督北京國家大劇院興建。他周一對意外表示震驚,說會縮短在華逗留時間,周二飛返巴黎。他不肯猜測事故成因,只說大樓設計只算「大膽」,但整個結構「絕不革命性」。
除了國家大劇院,廣州體育館、上海浦東機場和東方藝術中心,都是出於他手筆,前三者都肯定屬於穹頂無柱設計。國家大劇院業主委員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在戴高樂機場事件後,他們很可能會對整個大劇院設計方案重新進行安全性評估。清華大學建築教授吳渙加認為,大劇院結構跟戴高樂機場不同,採用拱翹結構,「就像一個鍋扣在地上,四面都得到支撐」,沒理由擔心它也會倒塌。
英國廣播公司/美國《紐約時報》/法新社/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