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氣象系統 簡化探測工序

全新氣象系統 簡化探測工序

【本報訊】香港天文台耗資四百萬元,裝置全東南亞首台「自動高空探測系統」。該系統昨日正式投入運作,將八十多年來以人手施放氣象氣球的工序自動化。天文台助理台長李本瀅博士稱,該系統令工作變得更為安全及有效,而且每年更節省一百四十萬元開支。

年省逾百萬元
在京士柏氣象站裝置的「自動高空探測系統」,每天定時在早上八時、下午二時及晚上八時自動施放出一個直徑一米的氣象氣球進行高空探測。每次施放的氣象氣球都會攜帶一部價值六百至一千元的「無線電探空儀」升上高空,最高可達三十公里高度。在上升過程中,「無線電探空儀」不斷測量大氣層不同高度的風向、風速、溫度、濕度及氣壓,收集大氣層不同高度的氣象數據,讓預報員制訂公眾、航空及海洋天氣預測。
李本瀅在啟用儀式上稱,過往工作人員需以人手將氫氣注入氣象氣球,遇上惡劣天氣,更需冒着風雨、甚至要連放多個氣球才能成功,遇上雷暴更有一定危險。
天文台有四名施放氣象氣球的工作人員,以「自動高空探測系統」取代其中三名工作人員,而三人已透過申請自願離職計劃離開了,天文台亦因而每年可節省一百四十萬元開支。

舊有人手施放氣象氣球存在一定危險,天文台職員每次都要戴上頭盔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