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都說天下全給我去過,這不正確,其實十世人都走不完。單單說一個珠江三角洲,就有很多地方未曾涉足。
這次去佛山探虞公窰的曾力曾鵬兄弟,他們和伙伴潘氏兄弟帶我到一個叫蘆苞的鄉下,沿着珠江上游,在佛山北江大堤附近,靠着兩隻巨大的漁船,當成餐廳。
「蘆江海鮮舫」做得很成功,旁邊就開了一隻寄生蟲的海鮮舫,賣的有海鱔、海蝦、海鱸等。
「珠江嘛,不是吃河鮮的嗎?」我問:「怎來那麼多海魚,連餐廳也叫海鮮舫?」
「其實都是河鮮。」曾力哥笑着說:「鄉下人一看到大一點的江,就叫海。」
不錯,西藏人也儘管把湖叫為海。
先用山坑魚煲湯,甜得不得了。山坑魚有一條條的幾何式斜紋,像黑白間條的理髮店標誌,有趣得很。
只有魽魚是紅燜,其他的魚都是蒸的。看到的那一大條魽魚,肚中露出黃油肥膏,才決定吃牠,要不然都覺得太過普通。
和順魚最為美味,一尾長形的魚,頭忽然翹了起來,所以土名叫拗頸魚。拗頸總不好聽,就叫牠「和順」了。青邊鱔,皮帶黃色,是河上鮮的極品鱔魚,我吃過的鱔魚之中最好的。
囗魚追是油魚追的一種,屬鰻魚類,比海鰻的肉質幼細得多,肚中又充滿春,的確不錯。
海鱸很大條,這次餐廳蒸得過火,實在可惜,但肉是很甜的。
臨刀魚又叫薄攝魚,不容易抓到,逃得很快,任何洞縫都能鑽進去,故稱薄攝。
肉桂魚最為難得,還有皇帝魚也珍貴。皇帝魚樣子像鯉魚,但嘴在下面,有如鯊魚。
虞公窰的友人飯量都很大,但這次沒叫白飯,曾鵬哥只吃魚頭,單吃八個魚頭,也吃得飽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