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市價賣地樓市健康

投資縱橫:市價賣地樓市健康

樓市在過去1個月開始予人轉淡的感覺,二手樓交投縮減、炒家蝕讓個案增加、發展商減價促銷,似乎樓市有見頂的迹象。
不過,豪宅的成交價卻更上層樓,發展商亦積極以市價勾地,又予人樓市仍可上升的感覺。樓市予人這兩種不同的感覺究竟有何啟示,相信普羅市民都想知道。
「感覺」其實是不可靠的東西,因為這只是一種情緒的表現,非常主觀。感覺不能影響樓價,影響樓價的因素,是供求關係、購買及供款能力,以及信心。信心不同於感覺,因為投資者與發展商不會憑感覺作出決定,但信心足夠與否,則直接影響他們的決定。
影響信心首推經濟因素,香港的前景怎樣?不同的機構已告訴大家──看好。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早前向各位預告,通縮時代快將過去,即通脹會重臨,這對樓價帶來支持。利率是否轉升仍有待觀察,但格老明言,加息步伐不會急。現時利率水平實在太低,即使加一點點,亦不會妨礙樓市。在這些背景下,投資者與發展商的信心雖不致膨脹,亦不會脆弱。
樓市近期吹淡風,主要受港股這兩個月急挫影響,加息利淡之說,藉口而已,股市升跌屬平常,轉過頭炒上,成交增加,人們的信心又會回復過來。
現時要樓市平穩向上發展,最緊要是政府先保持信心,以市價賣地及補地價的底線必須堅持,這種堅持在過去已見成效,令樓價回升,負資產戶大減,正面的財富效應正逐步彰顯,有利香港經濟復甦。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