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哮喘是一種常見疾病,但原來令成年人及幼兒患上哮喘的原因截然不同。中文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本港約有百分之四年齡介乎二至六歲的幼兒患有哮喘,其中逾八成是因過濾性病毒引起,成年人則通常因吸入如花粉的致敏原所致。有兒科醫生表示,幼兒若在流感高峯期前後持續咳嗽、喘氣或因喘氣而要入院治療,就可能是患上哮喘的先兆。 記者:馮永堅
中大兒科學系於去年底在幼兒院調查了一千八百零八名年齡介乎二至六歲幼兒,以了解他們是否患上哮喘及其病情。
調查發現,百分之八點一的受訪幼兒在過去一年曾試過喘氣,另有約百分之四點五幼兒曾有睡醒喘氣及因喘氣而入院。兒科學系根據幼兒的病徵,診斷有百分之四點三幼兒患有哮喘,其中大部份為間歇性哮喘。
該學系副教授梁廷勳表示,調查發現幼兒哮喘患者中,大部份是由過濾性病毒誘發而起,最常見的病毒是能引發傷風感冒的過濾性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鑑於這類病毒通常在一至三月或夏季襲港,因此幼兒在這段時間患上哮喘機會也相對增加。
梁廷勳解釋,過濾性病毒會引致氣管敏感而發炎,令氣管收窄及破壞氣管上皮細胞,刺激神經系統導致咳嗽,從而誘發起間歇性哮喘。外國有研究指,孕婦及媽媽吸煙會影響胎兒、小孩的氣管發育及肺功能,增加小孩患哮喘機會。他建議,家長應盡量避免在家吸煙,小孩可多做運動如游泳、跑步,以減低患哮喘機會。
此外,中大兒科學系在○一至○三年與二十三個國家共八十三個研究中心,進行一項名為「預防過濾性病毒引發性哮喘」研究,以了解各地五百四十六名二至五歲患有哮喘幼兒的情況。
研究將幼兒分兩組,一組服用不含類固醇的口服藥物「善古寧」,另一組則服用傳統醫治哮喘的安慰劑。結果發現,服用「善古寧」的幼兒第一次病發時間,較以安慰劑醫治的幼兒遲近六十天;服用「善古寧」的幼兒每年發病率為一點六次,較服用安慰劑幼兒每年病發二點三四次為低。
梁廷勳說,這項國際性研究顯示「善古寧」能有效醫治幼兒的哮喘,以及減低幼兒使用類固醇後帶來如嘔吐、出疹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