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電腦總裁ScottMcNealy,一直與微軟勢不兩立,想不到上月一個記者會上,這位總裁不但沒有取笑微軟,更與微軟總裁SteveBallmer相擁而笑。SteveBallmer還對着Scott說:「我們都深信知識產權的重要。」暗示着公開原碼的Linux才是大家的公敵。令人聯想到,微軟在個人電腦界的宿敵蘋果電腦,97年與微軟訂定合作關係,還接受微軟1.5億美元的入股而化解。同樣地,7年後的今天有太陽電腦。
這次的講和,主要包括10年的科技合作協議,太陽會終止所有對微軟的法律訴訟,微軟則支付16億美元予太陽作為反壟斷及侵權的賠償。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太陽不斷抨擊微軟,而微軟只是被動地回應。縱然微軟長期受到太陽訴訟案的困擾,卻未有對微軟銷售造成任何影響,反而微軟的XP突然不支援Java,以跨平台為基礎概念的Java恍如斷臂一樣,不知何去何從,太陽電腦更不能透過Java製造很大的收益。由於太陽隨即宣布裁員3300人,這次的講和,明顯是太陽電腦向微軟宣告投降。
正如小弟從前提過,真正搶去太陽電腦很多生意的是Linux,Linux與太陽本同樣槍頭向着微軟,為何最後會變成「打對台」的呢?讓我們先了解太陽電腦的營運模式,他們由微型處理器、硬件研發,以至太陽作業系統(SunOS)均一手包辦,後來買下StarOffice(一個類似MicrosoftOffice、在SunOS使用的軟作)之後,連應用軟件也自行發展。
但Linux平台愈成熟、穩定,成本又便宜,差不多可以完全取代太陽電腦系統的地位,卻令後者處於兩難。太陽電腦如果選擇大肆推廣Linux,摒棄自己的太陽作業系統,客戶便可以自由選用其他硬件作Linux平台,那麼太陽的硬件便要與大哥英特爾及眾多電腦製造商硬撼。但對抗Linux的唯一合作夥伴,相信亦只有微軟,太陽與微軟又怎能合作呢?就是這樣,太陽舉旗不定,更令腹背受敵,節節敗退。相反IBM早已作出兩手準備,Linux也好、Unix也好、微軟視窗也好,英特爾也好、AMD也好,他們全都提供,令IBM在伺服器的生意增長超越其他對手。
英特爾老闆CraigBarrett曾形容太陽這種經營手法是縱向市場模式,並揚言此方式註定失敗,想不到4年後,太陽真的要向微軟低頭了。
電郵地址:
魯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