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水口灣紅樹林的紅樹比較矮小,沒有幽深樹冠壓頂,但在一望遼闊物種豐富的沼澤地裏,已可找到全港8種紅樹其中的6種;隔鄰的塘福、長沙泳灘,水清沙幼,灘邊長滿茂密熱帶叢林。快將一星期的煩悶拋開,來暢遊這兩片遠離人煙的福地。
記者:李淑芬
攝影:楊錦文
模特兒:Galleo、Christy(RichStrategy)
乘巴士途中,已見全港最長的上長沙和下長沙泳灘,延綿泳灘約1,400米長,水清沙幼,灘旁長着茂密叢林,當中大部份植物均能適應「又鹹又濕」的潮間帶生態環境,其中一種海芒果,正綻放着白色小花,陽光下份外燦爛。地理關係,長沙泳灘面向東南,全年浪濤洶湧,在此嬉水要格外小心。除大自然美景,更有人為「靚景」,Christy一眼便有所發現:「那邊樹蔭好像有男人光脫脫曬太陽。」果真如是,想不到這兒變作了天體泳灘。
離開泳灘,行經塘福村,路上突見蜜蜂飛舞,Galleo大叫:「那兒有人採蜜呀!」原來是村民自置蜂箱,每隔數月便來取蜜糖一次,今次算遲了點,有些蜂巢已乾枯,但估計仍可取得1公升蜂蜜。Christy從未嘗過新鮮蜜糖,甘冒蜂叮危險,走近蜂箱,央求村民取一小塊蜂巢試食:「好甜呀!新鮮蜜糖真甜!」吃得津津有味。
離開塘福村,沿嶼南道向水口方向走,行半小時,中途經過一個路口通往岸邊的洪聖宮,宮內有千里眼和順風耳兩位侍神,老村民炳哥說:「無論甚麼事情,只要請求洪聖爺,一定有求必應。」「為何會在洪聖爺旁供奉一塊石?」「我們村民曾集資翻新洪聖宮,這塊石,是舊洪聖宮用的建築材料。」翻新而不忘舊,傳統文化才得以保存下來,也是村民的根之所在。
洪聖宮對開小碼頭附近,有兩塊形狀奇特的石塊,一塊似人面,扁着嘴,一副望天打卦的表情,另一塊則似鴨頭,扁扁的鴨嘴最神似,似乎未有行山隊替其命名,就讓我們作主,把它們喚作「鴨頭石」和「人面石」吧。
續向水口方向走1小時,終到達水口村。要出水口泥灘,便要穿越村莊舊農田,農田雖已棄耕,卻長滿青翠綠草,小紅花粉飾小路,田園氣息尤在。泥灘開闊,水正在退,露出大片沼澤地,有人在拍照,遠方有數隻專在泥灘尋食的鷸低飛,畫面一片安逸,真難想像這是喧喧鬧鬧的香港。
踏足泥灘,鞋子不免被泥濘弄污,但紅樹、小蟹和螺實在有趣,不仔細欣賞研究,實浪費今次旅程;遠方,見小朋友不怕泥濘污穢,徒手挖泥摸蜆,樂不思蜀,父母親在旁微笑,增進親子關係其實可以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