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地貌,在開埠以後的百多年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大規模的填海,叫人觸目驚心。但,貪得無厭的政府還是繼續要填,而且厚顏地說自己是個負責任的政府,打着為民請命的旗號。填海過後,賣了土地,得了金錢,「各取所需」。發展商卻又豎立一幢幢摩天大廈,然後交通出現問題,需要填海築路解決,於是再次向政府施加壓力。
新填地街,顧名思義,是填海得來的土地。但今天,它變成了乾燥的內陸,商販的天堂。你在新填地街左顧右盼,想聽聽海濤,吹吹海風,無疑是癡人說夢。那兒與海洋完全沾不上邊。美孚新邨的荔灣也一樣。以前荔園的前方是海,名為荔灣,那是個划艇的好去處。試想想:在日落西山之際,泛舟一葉,當真浪漫得很;不遠的蝴蝶谷,有成千上萬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人煙稠密的旺角竟然有出土文物。更叫人吃驚的是,那不是一個朝代的文物,而是數個!專家說,豉油街從前是海濱,那些出土文物是陪葬品。至於為何數個朝代重疊,那就不得而知了。
背後一定有個淒美的故事:古時一個勤勞顧家的女子,天天在海濱捕魚。一天傍晚,風浪大作,她連人帶船給海浪吞噬了。數天後,浮屍出現,家人傷心欲絕,把她連同平日用來盛物的陶罐,一起海葬。數百年後,故事再次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