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筆者預測上周港股會跟隨外圍市回升,但港股上周升幅之大是始料不及的。大市急速上升令市況波幅擴大,理論上投資者可以借助衍生工具所提供的槓桿效應來增加投資回報,在各種的衍生工具中,買賣方便的認股證更大受散戶投資者的歡迎。不過,如果投資者對認股證的認識不深的話便需要小心,原因是現時認股證的種類五花八門,當中包括擁有「奇特」換股比率的指數股證及「鎖定回報」的股證,假如投資者以其名來買該類股證,以為可以鎖定投資回報的話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投資在該類股證時,不一定能鎖定投資者的回報率,反而有機會因為相關資產走勢與預期走勢相反,令投資者更早損失所有的投資金額。筆者用前一周的認股證交易數據做一統計,發現現時在交易所掛牌的739隻衍生認股證中,竟有196隻是屬於「鎖定回報」,當中107隻是欠缺交投的。雖然仍有89隻股證是有交投的,但少於100萬元成交額的已佔72隻,顯示投資者不易沽貨,資金會有很大機會被「鎖定」。
這類股證由於發行商人為地在計算結算價加上很多「花樣」,令到股證不再像過往般「單純」及容易計算部份數據供投資者作比較,投資者在欠缺一些如溢價或引伸波幅等重要數據而購買該類股證時,便有如瞎子走路一樣。
另外,由於近期筆者擔任投資課程的導師,令筆者對散戶買賣認股證的投資心態了解加深,原來,認股證受散戶投資者歡迎的其中一種原因,是因為買賣認股證不需另外開設其他戶口,相信這是連交易所也未必察覺。雖然股證的確可以幫助投資者增加回報及提供對沖機會,不過現時大部份買賣認股證的投資者是本着投機心態,令到認股證市場的投機味道極濃。由於投資者對認股證的認識仍追不上認股證的發展速度,所以在買賣新類型認股證時,所承受的風險可能較其他衍生工具更大。
彭偉新 御泰證券企業服務部經理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