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ELN或ELI並不陌生,但當中又有多少投資者真正明白其意義呢?我之所以提出這個疑問,是因為近日在不同的場合,都有朋友向我提及,早前買入與藍籌股掛鈎的ELN,不久之前已到期,但近一個月藍籌股價不斷下跌,並且已跌穿ELN定下的行使價,因而接收了不少股票。
由於港股持續疲弱,買入ELN的高息收入,未必夠填補目前股票「帳面上的損失」,因而令他們如坐針氈。很多人會覺得,ELN最吸引的地方,是入場時有「高息」收入,萬一市況逆轉,所接收的俱是藍籌股,表面看來是相當穩陣的投資。
在投資市場上,回報與風險永遠是成正比的,我從來未遇過有投資產品是回報高而風險低的,因此ELN的「高息」背後,其實有其代價。
雖然過去我曾介紹過ELN的結構,但在此我卻要補充,ELN的「高息」,當中真正的利息只是佔很小部份,其餘的「高回報」主要是來自期權金。
事實上,買入一隻認購ELN,等同沽出一個認沽期權(SellaPutOption)予發行商,若到期日股價跌穿行使價,發行商便有權要求投資者接收有關股份。若大家對期權有所認識,都知道大凡沽出任何期權,沽出者都會收取期權金作風險抵償(即到期日時股價跌穿行使價而要接貨的風險)。行使價愈接近現價,或到期日愈接近,相關的ELN「利息」亦會較高,理由是投資者所面對的風險很大,因此要收取較吸引的期權金作抵償。
另外,投資者參與ELN之前,我覺得最重要是先問自己,為何要投資ELN?以我的經驗,參與ELN買賣的人有兩大特質:第1類是根本沒有打算買入有關的股份,只是希望收取高息,但礙於市況逆轉而被迫接貨,然後一廂情願地認為所接的是藍籌股,長遠必定可以獲利,故即使股價繼續下跌,也不願止蝕離場;第2類是他們認為股份到某個價位(如100元的滙控)便值得吸納,因此買入100元行使價的滙控ELN。
基本上我個人認為,擁有第2種想法的投資者,才不妨考慮買入ELN。至於第1類投資者入市前一定要三思,原因是由始至終他們都是着眼於高息回報,並非希望參與股票投資,因此沒有計算到投資股票的風險。再者,世界上是沒有必升的股票的,即使是藍籌股,亦有其調整時間,有的甚至因基本因素轉變而永遠返不回家鄉。
好像我有些朋友幾年前買入50元行使價的中移動ELN,及80元行使價的和黃ELN,今時今日也要被迫「坐艇」。雖然一日未沽出,亦不能蓋棺定論,但這幾年間已白白損失了其他投資機會。故此,除非大家真的想以特定價錢買入有關股份,才可考慮買入ELN。
陳永陸